前几天读到《东方日报》一篇评论,说的是“需要读大学吗?”曾几何时,上大学是很多人的梦想尤其是在上个世纪末。随著大学普及化,上大学的人数也逐年增加。再加上我国政府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推行大专私营化政策,让更多学生能够选择自己心仪的大学和专业。

正因为进入大学的机会越来越多,相对的门槛也逐年降低,导致许多进入大学的年轻人,抱著“由你玩四年”的心态来读大学,进而使学习质量低下。同时,大学的教学质量也与以前有所差距,让整个大学教育的质量亮起了红灯。许多雇主对大学毕业生的能力不满意,甚至要求大学进行改革以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毕业生。
    
针对企业、家长和学生对大学的质疑,我们必须对大学的内涵进行反思,尤其是对大学功能和内部的发展进行探讨。为了更深入探讨大学的内涵,我们可从4个方面来进行讨论。

首先是从大学本身切入,大学应扩充教学与科研资源,为教学活动提供符合先进教育理念的学习空间、现代化的教学仪器设备与实验室、内容新颖且覆盖广泛的图书文献,以及汇纳国内外前沿领域知识的网络学习资源。还有大学的文化氛围,如通过对教师的激励机制,满足学生个体化学习、弹性化学制、跨院系选课等,让教师可以安心的教书,而学生也可以尽可能学习更多的知识。只有在大学这个重要的载体进行探讨和改革,才能够提升大学的内涵。
    
在大学里,教师扮演重要的角色。教师不应该只关注科研,也应该关注教学能力,尽量关注学生的差异性,以教好每一个学生为己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转变教学观念,坚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先进教育理念,摈弃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的陈旧教学观。

此外,教师应转变其角色,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积极探索先进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再来是教学活动的更新,借助互联网等先进的技术手段,探索“互联网+教育”、“AI+教育”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实现信息化背景下互联网与大学教学活动的完美融合。此外,教学内容必须多元化与创新性,学生所修课程以及参与的科研活动应具有跨学科、专业化等特点。在大学的教学里,必须建立“教学研”三位一体的良性互动、交融机制,及时有效地将新颖的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
    
最后,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学生,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学习体验,大学必须拥有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大学里培养学习能力其中包括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包括在团队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能够完成团队学习任务的能力。这些技能和经历都将让学生在毕业之后更容易融入工作环境。
    
探讨大学的内涵旨在对现在的大学状况和困境进行一些反思和提出一些解决方案。希望在未来,大学留给后代的影响不是质疑,而是对就读大学产生一种自豪感和自信心,不会再问:需要读大学吗?而是肯定的说:大学是学习的天堂,大学让我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了彻底的改变。这就是我们所需要的大学。

黄建通

拉曼大学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