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执政党保守党举行党魁选举,由前外长约翰逊与现任外长亨特对决,由保守党的16万名党员投票选出,结果约翰逊以大比数胜出,出任英国新首相。

这次党魁选举,是因为原任首相特丽莎梅辞职引发的。而这位英国历史上的第二位女首相,由于所提出的“脱欧方案”一连几次在下议院被议员们以巨大比数的反对票否决,使到她颜面尽失、备受煎熬,不得不辞职下台。

亲欧疑欧派系之争

在由本党国会下议院议员投票选出的保守党党魁党内初选中,约翰逊一路领先,过关斩将,最后剩下他和亨特两人,再由保守党党员投票选出新党魁。“机关算尽”的约翰逊最终脱颖而出,一圆首相梦。但他上台之后面临各种严峻挑战,单是“安内”与“攘外”就可能搞得他焦头烂额,首相宝座是否坐得安稳都有疑问,遑论领导英国走上发展的康庄大道。

英国这几年政治动荡,是由于执政党保守党内部因“亲欧(盟)派”与“疑欧(盟)派”的斗争引起的。英国好不容易才加入欧盟,成为西欧团结的大家庭的成员,为它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但保守党内缅怀大英帝国辉煌日子的“疑欧派”,认为加入欧盟使英国失去独立自主的权利,因而一直酝酿“脱欧”。约翰逊胸怀大志,以入主唐宁街10号为从政最高目标,因此借用疑欧派的势力,成为“脱欧派”的大将,一再向属于亲欧的当权派发难,要求脱欧,即使造成保守党内斗和政局动荡也在所不惜。

当时的保守党首相卡梅伦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党内纷争,加上自信“留欧”是大多数英国人的共识,如果举行“脱欧”公投,“留欧”选项必然会以大比数胜出。因此,他在2016年举行脱欧公投。预想不到的是,选民以52%对48%的比数支持“脱欧”,造成卡梅伦被迫下台。原本支持“留欧”的特丽莎梅当选党魁和新任首相。

原本保守党在630席的下议院中共有330席,拥有微弱多数,特丽莎梅为了加强执政地位,提早举行大选,结果保守党的得票率从36.9%增加到42.4%,但只赢得了317席,比简单多数的326席少了9席,迫不得已答应在北爱尔兰花几十亿英镑才“收买”到拥有12席的北爱尔统一民主党支持,得以勉强执政。

身为“留欧派”大将的特丽莎梅,却要主持与欧盟进行“脱欧”谈判,原本已经很痛苦,想不到她与欧盟谈回来的几项“脱欧”协议,却在本党议员和反对党议员联手反对之下,都以大比数反对票在下议院遭受否决,使到她心力交瘁,不得不下台。

须说服工党与欧盟

经过这几年的政治纷扰,约翰逊终于如愿以偿,成为唐宁街10号的新主人,但他担任首相的日子并不会好过。首先他必须在保守党内“安内”,因为他在党内的支持率并不高。他声称,不管有没有协议,英国必须在今年10月31日“脱欧”。这样的立场,在党内不论是“留欧派”与“脱欧派”都有人反对。因为如果是“硬脱派”,对英国未来发展不利。无论如何,约翰逊若无法整合保守党内部,首相之路将会举步维艰。

“攘外”包括英国国内政治和与欧盟搞好关系。在国内方面,主要反对党工党的立场是关键。如果约翰逊提出的脱欧条件无法令工党满意,工党很可能在下议院表决约翰逊提出的脱欧议案时,与保守党内的反约翰逊派系联手投票加以否决,使他无法如愿,等于对他投下不信任票。英国将会如何“脱欧”,便会大费周章。

“攘外”的第二个对象是说服欧盟使英国顺利脱欧,以及在脱欧之后与欧盟整体维持良好关系(尤其是经贸关系),是英国在脱欧之后能够在经贸方面取得顺利发展的关键。

问题是,特丽莎梅与欧盟谈回来的英国“脱欧”条件一再被英国下议院否决,而欧盟已经声言,不会在英国脱欧的课题上作出新的让步。而约翰逊扬言,他出任首相之后,英国可能会“硬脱欧”,也不会向欧盟支付欧盟向英国提出的脱欧巨额赔偿,这等于是与欧盟对抗。英国如果因为“硬脱欧”和欧盟关系闹僵,会否严重打击英国未来经贸发展,是大家关注的课题。

如果“安内”与“攘外”的工作处理得不好,约翰逊本人可能很快下台,英国政局继续动荡。

林金树

大马新闻资讯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