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与新冠肺炎疫情抗战超过一年,仍然看不到尽头。疫苗接种也开跑了一段时间,每日的确诊病例依旧居高不下。以往从新闻报导中知道相关数字,直到身边熟悉的人相继染病,我们开始感受到病毒越来越靠近了。

早前,我也因为在工作场合接触了确诊病患,而自发去进行新冠病毒检测。从检测、化验到得知结果不到两天,但这三十多小时的等待是漫长的、是忐忑的。收到报告显示阴性结果的时候,感觉如释重负,甚至难掩激动。不过,且慢!

检测呈阴不是防护屏障,并非丹书铁券!它不能保证你之后都是安全的,只是告诉你截至检测那一刻的状况。检测之后,还是有可能接触到病毒的。可是,有多少人在社交媒体兴奋地展示阴性报告之后,又继续出席多人聚会、成群结队去登山,甚至冒险违规跨州,把防疫标准作业程序抛诸脑后了呢?

我反倒是更加谨慎,不希望再经历更多次的检测、隔离。那是心理的煎熬,也是经济的压力。对于已经接种疫苗的人士,也不能因此松懈。感染生物学博士林志翰接受电台访问时提到,打了第一剂疫苗之后的第一个星期,与没有接种者对抵抗感染方面没有差别。疫苗需要时间发挥其作用,最好的效果是在第二剂施打后的两个星期。卫生部的数据说明有前线医护人员注射疫苗后,在这段时间内受感染。因此,遵守防疫SOP还是必须必要的。

话虽如此,病毒来袭时也无需过于惶恐。由于身边有人确诊,大家开始议论纷纷,有者建议他人服用某些药物来防疫,如莲花清瘟胶囊。中国赴马来西亚抗疫医疗专家组组长李俊曾表示,莲花清瘟胶囊若用来预防冠病,可能会适得其反,使身体变寒,更容易得病。本地也有医学医药界人士提出类似的分析。个人用药的效果不能代替医学研究,在没有经过医生的咨询下服用药物,或对身体造成伤害。

最近,社交媒体Whatsapp再流传接种疫苗后死亡的信息。卫生部也已在官方面书澄清,那是不实的消息并谴责传播该消息的行为。这可能是有人作祟,同时也显示民众的媒体识读还有很大的缺口。特别是在紧张不安的情况下,更容易被误导而失去判断能力。

政府有它的重任,人民也有自己的本分。实践3W──勤洗手(Wash)、戴口罩(Wear)、提醒他人(Warn);避开3C── 拥挤的地方(Crowded place)、密闭空间(Confined space)、近距离交谈(Closed conversation),以及登记与施打疫苗,就是防疫的关键。冷静应对、理智判断,照顾身心健康,维护社区安全,压平疫情曲线。

丘淑霖

英国伦敦大学法律荣誉学士,目前为国营电台时事节目主持人兼制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