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下荧光幕前光鲜亮丽的电视媒体人身份,走入人群投入志愿义工行列的黄婉秋,除了擅长执笔以温暖的文字编织故事,握铲煮食也有一手,简单食材就能集成一道暖食,烹调出她对家人的眷念及乡愁。

黄婉秋是义工平台“粉红鞋”的创办人,也是本地各大报章杂志的专栏作家,她从主播台出走,带著“活出爱,分享爱”的精神,走进海外的偏远贫困乡区,但回头一望,她再一次发现与家人之间的爱与分享,最暖心的微笑总是映在家人脸上。

祖籍客家河婆的黄婉秋在接受《东方日报》邀请时,分享了她最怀念的家乡私房菜,其中,父母拿手的河婆擂茶,就在她心中埋下了一分温热的好滋味。

在家中排行最小的她,从小就在父母身边帮忙做菜,耳濡目染之下学会多道客家美食,中学时间就已成为家中的“小小掌厨”,下厨照料家人的三餐。

从小爱在厨房兜转

她回忆,经营花圃园艺生意的父母爱热闹,常常会邀三五好友到家中小聚分享拿手好菜,就连到花圃买花的顾客也成为父母的“食友”,后来朋友越来越多,就将聚餐地点改到空间较大花圃,颇为热闹。

“几个哥哥姐姐都对下厨不感兴趣,小时候就我喜欢黏著爸妈在厨房兜转,帮忙洗菜切肉,久了自然也学会了烹饪的手艺。我很喜欢和爸妈一起用料理分享生活,也格外珍惜在家的小‘食光’。”

她感慨地说,自己因为生活忙碌错过与父亲学厨艺的机会,而父亲在两年前去世,令她越是想念父母的手艺,现在有时间回到家乡,就会和妈妈一起专研厨艺。

黄婉秋除了擅长执笔写作,也切得一手好菜。
黄婉秋除了擅长执笔写作,也切得一手好菜。

住家菜羁绊 暖胃又暖心

父亲非常讲究煮食细节,为了能用品质好的食材做料理,即便只是一块豆腐或一把青菜,都能从哥打丁宜的住家前往新山古来寻觅食材,为美味的住家菜添多一份人情味。

正因为如此,黄婉秋了解到,客家菜虽然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却工序繁多且讲究。就像擂茶,食材看起来只有各种蔬菜类,切切炒炒的时间却比一般料理还长,也因为这般讲究,烹调出来的食物才能暖胃又暖心。

她说,长辈经历过的生活历练,让他们煮出来的住家菜多了一分情怀,像是一分对孩子牵绊的味道,或是生活中所体验过的酸甜苦辣,令父母煮的住家菜更有味道。

“我独居在吉隆坡,平日会简单煮食,熬一锅汤配上一碗白饭就是一餐,虽然也会烹煮西式料理,但我还是喜欢住家菜,闲暇时就向妈妈偷师,想念的时候就自己动手解嘴馋。”

她表示,除了解乡愁,也希望籍贯传统美食能够被传承,让年轻一辈也透过舌尖感受长辈对生活的坚持,品尝传统好滋味。

花生、九层塔、薄荷叶、江鱼仔、白芝麻与香菜,是擂茶酱料不可或缺的用料。
花生、九层塔、薄荷叶、江鱼仔、白芝麻与香菜,是擂茶酱料不可或缺的用料。

擂茶酱料要够“绿”

众多客家菜中,黄婉秋最喜欢的菜肴即是河婆擂茶,这道经典的客家食物,出了名的工序繁杂,除了煮饭炒菜,重点就落在酱料上,过程马虎不得。

她说,擂茶的精髓在于酱料是否够“绿”,主料九层塔、薄荷叶和香菜较难觅得,所以制作前的准备功夫已相当耗时,不过分量不拘,可依据自身的口味搭配用料比例。

她解释,花生炒香待冷后剥皮,再将江鱼仔与芝麻下锅炒热,之后和清洗好的九层塔、薄荷叶与香菜一起倒入搅拌器内,加温水搅成浓稠酱汁,用餐时再加入热水稀释即可。

“传统的客家人讲究酱汁,早期在外售卖擂茶的小贩较少使用这个煮法,用香醇的茶代之,不过近年来则多以酱汁取代茶汤,味道更为淳厚。”

她补充,擂茶的主食,即是其他蔬菜和花生等食材,只要清洗后再入锅炒熟,再铺在白饭上,准备好已稀释过的酱料或普洱,就完成了。

客家河婆擂茶
客家河婆擂茶

私房菜单:

材料:
酱料:花生、九层塔、薄荷叶、江鱼仔、白芝麻、香菜(芫西葱)。
主食:菜心、豆腐、蒜、虾米、菜脯碎、树仔菜、包菜、长豆。
其他用料:蒜头、盐、酱青、油、茶叶(铁观音)。

做法:
1. 花生、江鱼仔与白芝麻炒热,加入九层塔、薄荷叶及香菜搅拌成浓稠酱料,食用时以热水稀释成汤。
2. 将所有主食炒熟,酱青与盐的用量根据自己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