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浪漫。二月甜蜜。二月适合用来戳破粉红色泡泡。

后知后觉(在原帖已删或更改公开设置后才)得知,一名本地大学中文系主任发文劝告女生别穿热裤乘搭公共交通,避免露出白花花的大腿让身边男生的眼睛不知该往哪摆。同是中文系出身,在课堂上,我们接触女性主义理论,我们解构父权结构下所建立的女性形象与符号;我们对物化女性,使其成为被观看的客体进行批评。然而,回到现实,他们却转而选择约束限制。这样安全。这样得体。这样才能避免冲突。

我当然相信多数长辈是出于善意,是关心是担忧,也是现实考量。只是今天穿热裤不安全、明天夜归不安全,这条安全的界线要一再退缩到哪里去?如果因为这样而换上长裤,不才是屈从了“穿著性感就活该被性侵”这句话吗?比利时曾举办一个展览,展出性侵受害者事发时的穿著,当中有睡衣、运动服,以及最普遍的T恤牛仔裤,早已帮我们打破以穿著来将性侵正当化的迷思。

有些善意,可能反而助长了恶,而“年轻人”看似“天真”或“危险”的举动,有时是一种自主的反抗(当然在有些情况下可能是为了符合男性审美观)。所以,大人们不如将善意用在谴责施害者与协助潜藏受害者扩大所谓“安全”的范围上。

从热裤直接跳到性侵也许太快了,可能贴文出发点只是落在“被注视”而引发的不舒服上,那我们或许应该省思并超越肉体与身价挂钩、被看等于吃亏、暴露身体就是不自爱的种种论述。然后,让我们直接跳到家暴(对,就是没有逻辑)。

我们常常假定家暴受害者是女性,然而,最近轰动好莱坞的强尼戴普被前妻安柏赫德控诉家暴的案件出现大翻转,日前媒体曝光3段录音,发现安柏才是真正施暴的人。强尼之前也透露,安柏曾恐吓他说“你是比我强壮的男人,没人会相信是我对你施暴的”。这不禁让我们重新审视我们对受害者,以及男女性别的刻板印象。

没错,女性主义的确很常“被”自助餐,就像安柏借“勇敢发声的受害者”形象获得光环。也正是因为这样,争取性别平权(真正的女性主义追求)才更重要,好让每个人(无论男女)都能从受父权眼光形塑的性别歧视框架中解放,让男性在暴力事件中不会只有施暴者单一的形象而百口莫辩。

最后,改变要落到现实层面,还是得依靠国家的法律与政策。我国在2017年扩大了强奸定义,但对童婚似乎无能为力,且看即将在3月呈国会的性骚扰法案,如何弥补现有的不足。

李淑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