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儿童哲学课的经验中,有一幕非常有趣,也受益良多。对于几乎大家都听过的龟兔赛跑,我问一位念二年级的小女生:“兔子能跑得很快,乌龟爬得很慢,但乌龟却和兔子赛跑,你认同乌龟的决定吗?”她说认同。我再问:“如果有一位读六年级的同学挑战你跑100米,她能跑得很快,你会接受她的挑战吗?”她摇摇头,说:“不会。”

我感觉有点奇怪,怀疑她是不是没有注意到我的两个提问之间的关系,因此再问:“你的学姐跑得比你快,你不接受她的挑战,但乌龟跑得慢,你却认同乌龟接受兔子的挑战,你确定?”她答:“是。”,我问:“你自己不接受学姐的挑战,为何却去认同乌龟接受兔子的挑战?”她说:“我又不是乌龟!”

事不关己,关己则乱

我愣了一下,脑子里一时转不过来,不知道要如何继续提问。之后我一直在想为什么这位小朋友会这样回答。大约两星期后,我想我大概知道了她的意思。

其实我们都有类似的经验。别人的电脑有毛病,我们的建议是:“买台新的啊!”自己的电脑有毛病时,我们会做的是能修则修;别人家的孩子补习,我们说:“补习真是教育的歪风!”但不把自己的孩子送去补习,心却安不下来。别人遭遇家暴,亲朋戚友的标准建议是:“离婚!这种男人(女人)要来做什么?”自己遇上家暴:“为了孩子,还是忍一忍吧!”我们经常说:“如果我是你,会怎样怎样”,但事实上我毕竟不是你,因此当我是我时,其实未必真是那样那样。

每个人都有过生活上类似的大大小小的例子,请别牢捉以上具体例子,我要说的是:“事不关己,关己则乱”,你要去明白和体验的是那个“乱”字。难以做个决定,就是乱;不敢轻易做个决定,就是乱;不太能坦然接受决定带来的代价,就会乱。

当我们感受到心内的乱,我们就会开始思考,开始去衡量轻重缓急,开始去处理内心的在意、犹豫不决、左右为难,开始意识到自己下决定所需要的冒险和勇气等等。引不起心内的乱,思考就难以深入,经验的价值就会减低。你若和李宗伟比赛羽球,输的话赔1 0 0 0令吉,你心里清楚1000令吉对你是微不足道,可以和自己的偶像一同亮相球场,输1000令吉算什么?如果赔的是一万令吉,你若开始感觉到这个数字有点沉重,就马上会纠结于值不值得的问题,你就会在与偶像打球和没了一万令吉的两种感受之间去往返预先体会一番后再做一个慎重的决定。

上世纪8 0、9 0年代的小孩拾到两毛钱,开心死了,思来想去要怎么最满意地花。现在一些孩子用50元,一点心疼的感觉也没有。两毛钱激起一个孩子的三思而谨慎做决定,50令吉无法让孩子去想想值不值得的问题,这两者说明:能让你心乱的将激起你的思考,而思考让你成长。

高思维教育关键缺失

替别人的思考少了“乱”,常多了“该”,因此为自己思考和替别人思考,结果经常不同,甚至出入得有点过分。对上述小女生而言,乌龟该接受挑战以表现得勇敢,自己却没有接受学姐挑战的“该”,怎么可能去追求一个不是非有不可的勇敢而去承受几乎肯定的败阵呢?不少人好替别人想,少为自己思考,因此相对于别人自己俨然是个智者,相对于自己却是一个不折不扣不善于思考的人。

从“是否心乱、是否在为自己思考”这角度观照,可解释几种普遍现象:一、为什么许多孩子无法深入思考物理?其他科目,类推。人们一贯用“兴趣”说明,但若用上述角度解释,则深刻许多。二、为什么许多物理成绩好的学生不爱物理?其他科目,类推。相关提问:为什么作文成绩很好的学生都不爱写文章?三、为什么许多面对功课时不知所措的学生到社会工作时却能够解决各种问题?四、为减少只盯课本,其一途径是实施情境教学,但若无法激起孩子心内的“乱”,那设计、安排出来的情境,终究还是无法离真的近一些。五、为什么很多教育讲座中,对的理论、好的例子和激励都不缺,但就是没有效?

虽然我们难免需要面对世界、国家、社会、大自然、教育、金钱、生活等各个方面和议题去动脑筋,但如果面对它们时自己心内无从乱起,其实就是以一种“事不关己”的姿态去动脑筋、看待和处理。

所谓学习思考,就是要能做到为自己思考,不是只动脑筋而已,更不是替别人思考。小女生的“我又不是乌龟”,就是在说,她是在为自己思考,但当她回到课室面对所谓高思维的课业时,她就再难为自己思考了。只关注动脑筋,而忽略了为自己思考,这是我国高思维教育的一个关键缺失,极需有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看见这点。

杜新宝

物理学博士。现任职于马来西亚诺丁汉大学。
2015年起推广“思维教育”,已为教师、家长办50多场工作坊、讲座,《思考、挣扎、蜕变》、《小学标准课程(KSSR)中的思维技能》、《给父母的建议》等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