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会党/私密会社是19世纪华社最具影响力的组织,估计在1850-1870年代有60%的华族是其成员,另外40%也不同程度地受影响。它是种即具有积极作用如团结互助对抗不公不义的作用;也具有颇破坏性的消极作用,如械斗。

相传私会党是在1761年起源于福建、台湾一带后传到长江一带。它是个反清复明,即推翻清朝恢复明朝政权为宗旨的民间组织。在入会时,得穿上明朝的长袍与把头发梳成明朝发型,口呼“臣服明王,反清复明,顺天行道”。1824年,知名的马来文士阿都拉文西(Abdullah Munshi)便曾在深夜见识过他们的入会仪式。

在中国,这个组织称为洪门(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为洪式故名),因洪字有三点水也称三点会或三合会(义为天时地利人和,以等边三角形为符号),或称天地会(以天为父,以地为母故名)。天地会有许多支会,支派,名称也多种多样,如小刀会,双刀会,青红帮,哥老会等。

马来亚的天地会也名目繁多,较著名的有义兴、义福、义记、大伯公、松柏馆、海山等。其最早出现于1790年代的槟城,后传到马六甲与新加坡。

马来亚(包括新加坡,在1946年4月1日前,马新是一家)与东南亚各地的天地会有其地缘性乡帮的色彩,以1862-73年拿律(Larut,今太平一带)互争矿地而大打出手的义兴与海山为例,义兴基本上以广府人为主,海山则以客家人为主。站在海山这边的大伯公则以闽南人为主。

此外,马来族也受华族影响,有白旗会与红旗会,一个支持义兴,一个支持海山─大伯公。同期,雪州的叶亚来也是海山的首领,只是其对手也是客家人,即雪州的械斗是客家人对客家人,皆是为争地盘而死伤惨重的械斗。

同一帮会,如义兴也有福建、广府、潮州、客家与海南五大帮。在东南亚这五大帮群是具影响力的,如柔佛古庙供奉的五尊地方性神明便是这五大帮的地方神。其他福州帮、广西帮、三江帮具是小帮。(三江指江苏,浙江,江西一带的华族,也称南帮)。

在1890年1月1日《镇压危险社团法令》生效之前,马来亚的社团好用公司“Kongsi”这个称号,不仅私会党如义兴,海山称为公司,其他不少地缘性、血缘性与公益性华团也称为公司,如仁和公司(嘉应会馆前身),九龙堂林公司(有位姓林古人九子皆考上官职,故称九龙),义安公司(潮州办的公益社团,如后来的义安工艺学院)。1890年后,便纷纷改用其他称号。

一般来说,地缘性华团多用会馆、同乡会;行业华团多用公会、公所、行(如北城行,建筑业),血缘性华团用堂、馆(如曹家馆)、宗祠、宗亲会等。

私会党的领袖中,通常有一半是富商大亨如叶亚来或霹州的郑景贵皆是海山公司的领袖。这些富商大亨有些是矿家,有些是税收承包商或两者兼之如叶亚来。

税收承包商是指承包人投标获得诸如鸦片、酒、赌博、妓院的标,按期缴付一定税收给英国东印度公司。当然,这种包税制有一定风险盈亏得看个人生意眼光是否锐利。

在1844-1917年,柔州还有一种港主制Kangchu,即天猛公(地方治安长官)在沿河岸一带划出一片地给承包人承包种植经济作物与其他商业活动。1917年柔州政府有偿收回这些港契surat sungai(据知有109张)。

在18、19世纪时,东印度公司盛行采取以族治族的甲必丹制。这种以华治华的制度源于葡萄牙统治马六甲时(1511-1641),据知1512年,葡萄牙人便在马六甲划出一片中国村让华族自治。这是种经济的间接统治制,可节省官方的行政开支。

甲必丹(侨领)在其管辖范围内有行政、司法和制定乡规民约的权力。由于经济实用西属菲律宾与荷属印尼也采用这以族治族的间接统治制。其实,早在7-11世纪的中国,便有番坊与番长制,即要外来者聚居于番坊,然后任命一位番长治理其族;因此,中国可能是这制度的原创者。

本来,英人是放任华社自生自灭的,只是由于1850年代后,常发生大规模械斗,在1877年英人出台华民护卫司署制(Chinese Protectorate)直接统治华族,到了1890年代,已没有甲必丹。

华民护卫司署制的要职一般由熟悉华社的英人担任,其首位长官毕骐驎(Pickering)还懂多种华族方言,华族也俗称华民护卫司署为毕骐驎(其任期是1877-1888)。

华民护卫司署虽有积极功能,如整顿猪仔贸易(苦力贸易)与拐带妇女卖淫等;只是它主要目的还是维謢殖民利益如承认吸鸦片也有好处。说穿了,在19世纪,三州府(华人称槟城、新加坡和马六甲,这三个海峡殖民地为三州府,称马来联邦为四州府,合称七州府,北马四州与柔州为五州府。北马四州是在1909年才从泰国划归英人治理)的收入中有约一半来自鸦片税收。大富豪陆佑也曾是鸦片承包商,惟陆佑并非甲必丹。

自1877年殖民当局在各州逐步设立华民护卫司署后,统治方式已从间接改为直接。英殖民当局后来还引入华人参事局(Chinese Advisory Board)按各帮群人数多少,委任各帮代表进入参事局。惟只有谘询权没有立法权。华民护卫司署也在1914年改名为华民政务局。

基本上,在1890年非法化私会党及取消甲必丹制后,各类华类也快速发展起来。1900年后,还出现了以华语为教学用语的新式学校,各类华文报刊兴隆发达起来,外加上南来文人鼓吹新思想,20世纪初的华社便从一个传统的乡民社会转型为具有现代中国民族意识的民族主义型华侨。

孙中山在1900-1910也曾先后来过新马8次宣传革命思想,今天尚存的《光华日报》(1910年)便是当年同盟会的文宣传媒。与19世纪相比,20世纪初期的华社可说出现了质变,而进入1950年代后又出现了另一个本土化的质变。华社是个富有动态的动力社会。

孙和声

时事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