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最善用语言文字的,但在如此多用的同时,又提出了对语言文字的否定,如: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还有:说法四十五(九)年,从未说过一句…禅宗的不立文字,还有:达摩东来一字无,全凭心地用功夫…

其实这正是佛教与禅的高明之处。

当大众被文字迷惑之时,告诉你文字的局限,必须超越之,但大众误解不需文字时,又让你知道文字的功能。

佛经如此多用文字,使佛法内容浩瀚如海,让学佛或研究的人惊叹于佛法的博大精深,奥妙无比。但又提出文字实为体悟的障碍,必须除此障碍,方得悟入。这是当世人迷惑,以为文字即佛法时,提出警惕文字之局限乃至障碍。

但有人想破除文字时,又会让人看到浩瀚的三藏,祖师们的谆谆教诲,以及佛法的弘扬,必须有文字的传承才行。

故二者之间的平衡,是历代祖师需用心之处,俾二者不会偏边而失衡。佛教发展中,当失衡现象出现时,佛教就现出了衰微之相,而二者平衡时,就是兴旺之时。

唐宋之前之后是佛教发展重要时期,在唐宋时二者基本平衡发展,故为佛教在中国之盛况,之前二者尚未取得平衡,但在此过程中,故渐渐趋向兴盛。而之后渐有失衡相现前,故渐越衰微,主要是教理部分的忽略,故只有禅宗独秀,但独秀也独木难支,缺少教理为基为导,禅宗的偏重,使佛教不复唐宋盛况。

故今当汲取此经验,必得教理与实行,文字与非文字的平衡,方为正道。

继程法师

马来西亚华人,为圣严师父的禅宗法脉传承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