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琬圆(Younie Wong),画廊策展人与收藏家。她在2009年开始经营颜丽轩画廊(Younie Gallery)。2014年,开始介入更宽大的艺术推展平台,策办马来西亚艺术家博览会与亚州艺术家博览会,辅助与开拓马来西亚与国际间更紧密的艺术市场及文化交流。今年又成立了颜丽拍卖行(Younie's Auction)。

她说,艺术是真善美的事业,“当初在投入艺术事业时,我已经想好了,就算这门生意失败了,我不会输完,因为至少在这个过程中,我应该可以帮到很多艺术家。”很多时候艺术家们把时间与精力都投注在创作上,懂得经营自己的人少之又少,黄琬圆的工作就是让默默追求艺术理想的画家被人看见,让他们生活得有尊严。

精明又温婉的黄琬圆,1990年代时期曾是一名股票经纪,见证了马来西亚股票界最辉煌的荣景。小时候家境清寒,家里8个孩子中她排行最大,“我一直以为只要会赚钱,经济不成问题,生活就会圆满了。”直至1997金融风暴来袭,她不看好股票行业的前景,加上婚姻触礁,她经历了很大的冲击,于是她开始调整自己的生命轨迹,“当时我看见很多客户很有钱地进来,很穷地出去,这是很血淋淋的残酷游戏,我不想再待下去了。”离开股票行业,她不断地探索不同的行业。

2006年她在芙蓉经营水晶店,有天一个“乞丐”来到店里,“他身上的衣服旧旧的,样子十分落魄,后来跟他谈一谈,才知道他原来是个画家。”她很尊敬艺术家,眼前这个画家震撼了她,“我开始思考,马来西亚画坛出了什么问题,在这个资讯发达的年代,为什么画家如此穷,他们不该生活成这个样子。”她开始对艺术界感到好奇,透过那位画家,她又认识了更多的画家,慢慢地开始对艺术产生了兴趣。图为颜丽轩开幕时,一班画家好友前来站台剪彩。

林金海的《苹果》系列,是画廊至今卖出最高价的画作。“我在做股票经纪的时候,曾经思考除了股票与产业,还可以投资什么?后来,我觉得书画与艺术品是值得投资的。”说来巧妙,黄琬圆一开始碰到的画家,个个的生活都很潦倒困苦,“可是当我进入艺术行业之后才发现,不是全部都穷画家,也有日子过得很好的画家。”她说,要是一开始认识有钱的画家,她也许就不会进入到艺术行业。

她说艺术没有为她带来大富大贵,却给了她很多金钱所买不到的东西,尤其是经历了很多事情,她发现生命里还有很多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例如友情、对艺术的欣赏眼光、对生命的理解等等,“很多画家都很低调,他们的心都很善良,他们宁可苦自己,也不想连累别人,这种精神让我很感动。对他们来说,钱算什么,理想还是最重要。我看过很多画家,一个月几百块就能活了,宁可捱面包喝白开水,也要画画。我想要尽能力协助他们,借由积极推动整个艺术氛围,人们开始向他们买画,他们也会受人尊敬。”

“在艺术界,很多人陪著我走,我从来不是一个人。”黄琬圆(左)说,一路走来,每个艺术家都是她的老师,但是最铭记在心的贵人,是第一个为她打开艺术大门的杨柏志(右)。她说自己虽然决心要经营画廊,可是那时候没有方向,也不知道该如何开始。一次机缘下,她发现了精武画廊,于是大胆地提出合作企划书,结果被时任精武体育会会长杨柏志采纳了,“其实我没有办展览的经验,但是他肯给我一个机会,出了一个地方给我去表现。”

2009年的艺术市场不是很活跃,但是黄琬圆坚持一个月策划两场展览,推动本地艺术氛围,“在本地媒体报道的推波助澜下,慢慢带起了热潮。现在整个艺术界比以前活跃很多,当初合作的画家们也慢慢走出自己的路,像是卢伙生,现在已经拥有自己的人文馆。”

2015年,马来西亚实施了消费税,画作买气非常低迷,“办了几场艺术博览会下来,我发现不对劲,很多收藏家都不买画了。”她开始思考走出困境的对策。山不转路转,她想,也许艺术拍卖行,是一条新出路。

她说拍卖行的门槛比较高,受拍卖法约束,所有把拍卖品都经过筛选与鉴定,替收藏家省下了时间,“拍卖是另一种层次的经营手法,与画廊的操作手法不同。拍卖是二手市场,画廊是一手市场。画廊代理的艺术家比较局限性,但是在拍卖行里,你可以买到不同年代、不同画家的作品,选择更广更多了。”短短一年内,她策划了4场拍卖活动,项目概括了书画、古董及茶与茶具。她说,艺术投资与其他投资不同,它还带了一种鉴赏的心态。“投资艺术不但可以赚钱,还可以鉴赏,是一种双赢的投资。”

哪种作品适合投资呢?她说作为入门者,从自己喜欢的画家或作品开始,要相信自己的直觉,“当然也不是随便买,至少要去画廊,因为能够进入到画廊的画家都有一定的水准,不然就是拍卖行,那些作品才有增值的空间。”

马来西亚共有5间拍卖行,黄琬圆表示“颜丽拍卖行”目前的规模是最小的,但是她努力做出自己的特色,并且在拍卖会里增设“慈善摆卖环节”,这是首例,早前在《颜丽亚州近代与当代书画拍卖会上》,她将筹获的10万令吉全数捐给不丹的一间佛寺作为建寺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