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该不该重视语文知识教学,是具争议性的问题。

有人认为,现代学生的语文能力、学习语文的兴趣每况愈下,和偏重语文知识训练的KBSR课程有关,因为和许多不曾接受系统的语文知识训练,未经KBSR洗礼的长辈相比,好像一代不如一代。

自KSSR开始,我们开始有意识地淡化语文知识教学。《小学课程标准》明确表明“语感的培养必须通过大量的阅读才可能实现,系统地讲授语文知识对小学生掌握语文帮助不大,处理不当还会造成负担”,因而要求教师“把语文知识的学习,融入语文技能的教学之中”,强调“不要为教语文知识而另设教材”。

KSSR实施至今已步入第10个年头,另有声音反映:“KSSR训练出来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比KBSR学生更强,但语文基础却好像变弱了。学生写错字、别字,还有语法问题看起来也比KBSR时代更严重”。有人认为这是淡化语文知识教学的“后果”,有必要加强语文知识训练。roti canai是近期的热门名词,是马来西亚人才能意会的文化密码。教育是百年树人的工作,又岂能像roti canai一样,翻来又覆去?

在往下讨论之前,须要先弄清楚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之间的关系,因为KBSR和KSSR虽然把语文知识放在不一样的位置,但却指向同样的目标,即同样看重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简单来说,语文能力指的是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语文知识是指和字词句篇有关的知识。就像建筑房屋需要用到材料,并懂得组合规律一样,有了材料并不一定就能造出房子,掌握语文知识也不等同掌握语文能力。

语言的作用在于沟通、交流,它必须与人的思想、情感融合一起,才能发挥作用,产生意义。语文知识的作用在于帮助人们更好地应用、掌握语言,但它不该是被肢解的“知识”。不管是词性、句子结构,还是修辞手法等,都必须放在文章中,透过具体语境、情境来展现。脱离思想、情感而存在的语文知识,不过是一堆冷冰冰、硬梆梆的知识,难以触动人心,就像我们常说“屋子”(house)并不等于“家”(home)一样。没有人与情的“房屋”很难有吸引力,又有谁会爱上还未筑成屋子的“材料”呢?

当我们强调不要另设教材,把语文知识当作独立的知识来训练时,并不是在否定语文知识,或轻视语法,只不过更担心顾此失彼,导致孩子见树不见林,感受不到语文的魅力。而淡化了语文知识,并不表示语文能力就会提高,两者之间并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重点乃在于教什么,怎么教。

说到底,目前我们语文教育面对的最大困境,并不是该不该教语文知识的问题,而是该如何教出语文的“情”与“美”,让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点燃学习的热情。

陈诗蓉

3个孩子的妈妈,师范学院讲师,阅读推广人。著有《旅欧母子》,《教育可以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