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李鸿章(1823~1901)的故居,有一幅人生哲理涵义很深、很洒脱的楹联。

上联:

享清福不在为官,只要囊有钱,仓有粟,腹有诗书,便是山中宰相。

下联:

祈新年无须服药,但愿身无病,心无忧,门无债主,即称地上神仙。

内堂(福寿堂)的摆钟、花瓶、镜子摆设,取其谐音意喻“终身平静”,甚是精彩。

楹联里头的上联提及“山中宰相”成语,源自于南朝时期一位隐居在茅山的人物陶弘景,他是梁武帝萧衍尚未称帝时的挚友。梁武帝认为他是人才,上位后想召他入宫协助持政但屡聘不出。不得要领之下,皇帝每遇国家要事需向能人请教时,便会派人持旨风尘仆仆地前往茅山,得了陶弘景回书后,又急匆匆赶回京城。后人因梁武帝每逢军国要事,都会征求陶弘景意见,他虽属方外之人,却俨然是朝政决策之高贤,所以当时人们都称他为“山中宰相”,甚有殊荣。

四大名臣(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皆官拜一品,但严格说来要属李鸿章的官位最高。李鸿章深悉“高处不胜寒”、“下来总比上来难”的为官之道,所以虽身负高职,但认为只要一个人有才华学识受人赏识,钱够用(囊有钱)、日常得以温饱(仓有粟),就能像陶弘景一般做个“山中宰相”了。有智慧之人,越是身居高职,越常会憧憬凡人所可以享受无压力、自由自在的生活。

一只猴子若想变人,首先必须砍掉尾巴才有人样。然而它必须面对三种对身心的挑战:首先就是承受尾巴被砍掉时的身(肉体)心(没了尾巴的面子问题)痛苦;其次就是面对改变后的生活上的风险和付出的代价(猴子若没了尾巴,其行动将失去既有的平衡);再有就是必须抛开身上的重要的部分,要面对放下的难受与煎熬。(猴子必须放弃与生俱来的尾巴)。其道理是,要成就一些事或达到某个目的,就必须舍弃另外一些珍贵的东西如家庭、事业、感情等。舍不得,就得不到想要的。

所以要做宰相,做个“山中宰相”就好。咱们服务过三任首相的卫生总监诺希山医生,疫情爆发的时候他全力以赴,深受人们敬仰爱戴。如今疫情略有恶化,他就饱受批评,甚至被一些人要求辞职下台,真让他情何以堪。

春节将届,李鸿章门口下联说得好:祈新年无须服药,但愿身无病,心无忧,门无债主,即称地上神仙。您认同不?

曾昭智

生于1958年,毕业于马六甲培风中学、台湾国立成功大学,曾任职工程师、企业主管,退休后从事文化艺术工作。著作有“清评调”、文章见各报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