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国家,无论是家长带孩子或学校组团去参观美术馆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在西方人的观念,艺术和教育是不可切分的。

在马来西亚,美术在小学教育并不是小六评估考试的必考科目,因此被沦为副科,仿佛可以随时被牺牲。面临考试,一些学校会借用美术课来教其他考试科目。上美术课往往是“考完试后”的事,这无形中灌输了学生“美术,其实是不重要”的观念。

面对如此的窘境,带孩子参观美术馆就变得尤为重要了。参观美术馆除了让孩子进行艺术的熏陶与感知,也可以进行课堂的迁移式学习,由此开阔孩子的眼界,拓宽所学的美术知识,懂得如何欣赏和评鉴他人的作品。

然而,带孩子参观美术馆的风气在马来西亚并不盛行。很多时候,家长觉得“那里的东西”孩子根本看不懂,说实在是家长本身或许也不具备艺术欣赏的眼光。因此,带孩子参观美术馆前,家长必须先做功课,事先了解美术馆所展出的内容。

发掘感受力与想像力

家长在参观前了解了所展出作品创作的背景或者画中表达的含义,带孩子参观时有助于解答孩子的疑问。美术教育除了创作,也包含欣赏的环节。教导孩子如何欣赏一幅画,这比教孩子画画更需要耐心。经过讲解后,也许孩子只听懂一些或完全听不懂,但若家长愿意定时带孩子参观美术馆,长期以来他们的欣赏能力定会有所提升。

参观美术馆的重点不是孩子“学习”到了什么,而是孩子“感受”到了什么。孩子参观的过程应该是休闲的,放松的。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与其灌输孩子一些乏味的美术知识,倒不如让孩子轻轻松松去观展,说不定能开拓孩子的创造性思维的同时也能培养和发掘孩子的创造力与想像力。

迈入21世纪,我们不能一味追求科技而忽视了人文教育。和孩子参观美术馆并不是为了培养孩子未来成为画家或艺术家,而是希望打开孩子对世界的认识,启动他们的感受力,不至于被科技所淹没。

关嘉辉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