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意图

我国新冠肺炎疫情没有减缓,最近连续几天每日还有上千确诊病例,截至3月28日累计确诊病例超过34万宗,累计死亡病例1255人。当政府要求国人务必遵守防疫SOP(标准作业程序)时,看来知易行难,吉隆坡轻快铁车厢尖峰时间拥挤程度,打脸了“社交距离”的SOP。

如果政府准备“严格”对付没有“严格”遵守社交距离者,他们可以到列车站一一开罚单,那会有一大笔的进账。

我们同意恢复经济的必要,在“病死”与“饿死”的逻辑思维上,我们似乎没有其他选项,政府被认为已没有能力负担经济停滞所带来的巨大损失。其实国盟政府,防疫工作表现不及格,但他们却还沾沾自喜。

为了防疫,学校校园在去年三月起连续关闭了好几回,学生学习进度转到网上面对很大挑战,有人建议让学生留校再读多一年,以追赶“脱节”的课程及技能,但看来知易行难。

不论疫情如何演变,开学难道可不考虑“后果”?政府表态不论疫情起伏,学校不会再全面关闭。目前病毒仍然肆虐,我们等同在进行一场赌注。

现在随著开学,小学生蜂拥到校上课,但大家似乎在上战场,战战兢兢,不知道自己是否会不小心染疫。

在政府迫不及待开放小学回校后,已看到学校感染群此起彼落,会如何扩散,令人忧心忡忡。台湾政府防疫成功,截至3月28日累计确诊病例1022宗,死亡10人,这绝非偶然,他们认真看待每一个案例,而且认真追踪密切接触者。我们只“看到”确诊者,对密切接触者近乎掉以轻心。

学校全面开课,好几所学校学生、老师、职工陆续传出确诊病例,包括槟城、森美兰、柔佛、吉隆坡、雪州、彭亨、登嘉楼、吉兰丹、沙巴、砂拉越等,尽管个别学校确诊者人数不多,在1到13人不等,但此病毒传染性高,是否会成为防疫破口,我们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

根据报道,小学自今年1月20日陆续开课至3月25日期间,短短三个月内我国涉及各类学校确诊病例高达2228人,其中15个高教机构1058人,11个中学631人,10个小学和学前教育班419人,5个宗教学校120人。

现在政府已铁了心肠,坚持恢复经济与开放学校势在必行。另一波疫情是否会因此爆发,无人能准确预知。其实教总表达担忧不是没有根据的。他们指校方确实有“严格”遵守SOP,但还是有多所学校职员与学生纷纷感染。

政府对病毒传染性没有清楚认知,校园内师生或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谈话等,要把“社交距离”做到滴水不漏,看来很难。而更令人纳闷的是,教总投诉有学校发现确诊病例后通知有关当局却未见及时采取行动,这就是其中的“大问题”。官方一方面喊话要严格执行防疫政令,另一方面自己却行动慢半拍。另外,在看看上学、放学的校车挤了多少学生在车厢内,这里怎么可能有“社交距离”?

过于乐观是危险的

现在我国国人接种疫苗已开跑,我们可以放心了吗?截至3月27日,我国已接种疫苗的人数突破56万人。当中44万8187人已施打首剂疫苗,其余11万8013人已完成接种二剂疫苗。

事实上,我们对于疫情过于乐观,这是危险的。到目前为止,辉瑞生物技术公司(Pfizer BioNTech)和莫德纳公司(Moderna)称它们的疫苗可保护接种者不会出现新冠肺炎症状,效率可达约95%。至于疫苗能否防止接种者成为无症状感染者以及阻断病毒传播,研究人员暂时还未掌握充分的证据。

打了疫苗,并不表示万事俱备,可以趴趴走。专家指大部分疫苗要等到接种二至三周之后才会产生保护力,如果在接种疫苗的第二天,或是一周后暴露在新冠病毒下,还是有可能会被感染的,而且还会传播病毒给其他人。

医学专家一再提醒,尽管疫苗可能有助于控制新冠疫情,这并不意味著人们就可以突然放松自我“防疫”,包括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洗手并避免大聚会,尤其是在室内。

目前全球仍然没有关于儿童及18岁以下青少年疫苗接种的临床数据发表,中国两家疫苗厂商“科兴”和“康希诺”正在针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测试;辉瑞和莫德纳也在进行相关研究,莫德纳预计针对12岁以上青少年的研究将在今年9月秋季完成;而1岁至11岁幼儿研究的临床数据要到2022年才能获得。

政府防疫没有方向

大部分年龄在18岁以下的我国学生将在没有接种疫苗的情况下到校“群集”,政府无视疫情仍然严峻一味坚持全面复课的决定是草率的,有些情况下的社交距离SOP只不过是“空谈”。

校园范围有限,课室空间狭小,校车尤其无法严格遵守载客量,我们等于无视孩子与父母的忧虑,如果过去三个月就已出现2000多宗校园确诊病例,我们岂能视而不见。

政府防疫没有方向,又故意逃避国会监督,口号式的社交距离SOP是不实际的。中学将在4月全面开课,这可能会是另一波疫情爆发点,在疫苗还没有在全国施打情况下,加上世界各国新冠疫情仍然反反复复,把所谓一切经济、学习进度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国盟政府,却拿不出有效防疫政策,这等同于陷孩子于危险病毒疫情下,不是么?

陈锦松

曾任北京英迪经贸学院常务副院长及驻中国办事处主任、南方大学学院国际学生处总监、UCSI大学中国区总监、新纪元大学学院招生处资深主任,报社社论主笔、杂志主编,先后旅居中国北京、上海、广州、重庆10馀年,现为独大教育中心理事及大同韩新传播学院文化事业处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