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似乎是你最落力专研的文体,到底是什么机缘,让你爱上写诗呢?
应该是中五时在大众书局看到《风依旧狂烈》这本诗集,里面读到一句温瑞安写的“此刻/在苍老的风中我蓦然回首/会否正与你千里外的回眸相对”,然后惊觉文字原来能这么写。于是开始上网找各种各样的诗来读,幸运的是当时网络已经发达,不然有心也不知该往哪里找这些东西。后来遇到了影响自己最深的一首诗,是陈黎和张芬龄翻译的辛波丝卡<在一颗小星星底下>,每次写不出东西的时候,就会读这首诗寻求温暖。“我为我的小步舞曲唱片向在深渊呐喊的人致歉。/我为清晨五点仍熟睡向在火车站候车的人致歉。”
请谈谈,你的文学爱好是如何起步的?有哪一些人,或者哪一些作品,影响了你,让你踏入文学天地?
我的文学入门是在离题里达成的。是的,离题。能在丹绒士拔国中求学的日子里遇到吴桂英老师是非常幸运的,她上课时常说著说著,就谈到各种题外话去了,什么井上雄彦的漫画啦、大话西游里的罗家英很搞笑之类的东西,但更多的是文学,那时从她口中听到的名字,西西、三毛、张爱玲等等。后来就开始找这些作品来看,哪怕不太明白,但这确实是我早期的文学养分。当时老师还带我到新纪元去参加文学营,至今都很珍惜老师给我的这一切。
创作时,你最注重的是什么?对自己的作品有什么要求?
诗太神秘了,它找上门的时候是无法逃开的,午后、黄昏、夜晚,洗澡、走路、发呆,如果不好好捉紧会感觉很对不起自己。老实说,自己的写作速度真的慢得惊人,过去都是一年只写几首作品,两三首参赛、两三首投稿,一直没进步也只能怨自己。但如果认真思考自己创作时所注重的东西,我会想追求没太多修饰的那种自然感觉,有时真不想在诗里下太多的意象、技巧,但往往写出来的成品会太轻盈,没有足够的深度与重量。文字与内容的自然是我目前最注重、也最想再加强的部分。
随意谈谈本月发表的作品吧。
第一周写了3首情诗,情诗在我的创作里占了最重要的一部分,所有积累下来的作品几乎都是情诗。<还是要相信生活啊宝贝>、<恋人日常>、<昨晚又熬夜了>3首诗都是在写日常生活里的琐碎事,“你”的原型自然就是我的女朋友。我们交往超过5年,从大学一起拼学业拼考试到现在一起拼生活,她是我平常沟通最多的对象。作为一个人,其实我们都很难把自己的内心情感给透彻了解并写出来,更何况我的书写对像长期都不是我自己,而是我女友。这就很需要细致的观察了,大雨小雨、开心伤心,任何关于她的事情我都想用文字记录下来,于是就有了这一系列情诗。第二期谈的是当教师的感受与反思,这是在社会工作后开始想处理的题材,也可以说是和自己真诚的一次对话。第三期谈的是城市,哪怕在这里生活久了,还是感觉自己与这片地方格格不入,所以就想处理这种不适应感。写作有时是把自己的内心情感齐齐整整地剖开,然后放在光亮处让他人细致地欣赏,这3期作品其实就是这样的状况。
身为一名教师,你认为文学在教育里应该扮演怎么样的角色?
文学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长久的阅读与训练其实可以提升学生对“美”的敏感度,还有他们的审美能力。在学校,这样的美学训练除了美术课、音乐课以外,似乎就没有更多这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吸收了。优秀的审美能力会在他们往后的日子派上用场,尤其是他们上大学后所选择的科系。我觉得,文学在教育里不应该只是课本上的课文,很多东西一旦落入考试就会引起学生的厌恶。它可以是更有价值的存在,让学生更贴近社会、更认识自己。
分享一个你持续多年的爱好或坚持了许久的小事。它带给你怎样的影响?
我会习惯到处放书,自己的书桌、书包、学校的办公桌,那些平时呆著最久的地方都放些。只要是劳累或者想逃避现实的时候我就会拿书来看,这个方法对我来说还是不错的,工作后阅读量大大降低,但这种方式能让我每过一段时间就看完一本书。还有一个完全和写作没关系的习惯,但对我来说很有帮助,那就是玩网络游戏。我往往很需要一种放空、整个人没什么负担的情况来写东西,所以在写作前会玩一玩网络游戏,它很有效地帮我把脑里的杂念去掉,让我沉下来安稳地写作。问过身边一些同样是写作的人,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与文学不相关的爱好来辅助自己。
你比较喜欢哪类书籍,为什么?近来又看了些怎样的书,请推荐一二。
我的阅读兴趣是随著年纪而一直在变的,回想中小学时期,读得最多的是金庸武侠小说和卫斯理科幻小说。后来念大学,开始转向阅读诗集,马来西亚的、台湾的、大陆的通通都读,写诗需要很多养分,如果不读多一些书,会写著写著遇到瓶颈而无法前进。
*长期写诗,这次的专栏让我发现自己写长文的能力太弱,又找到该努力的部分了。
【请继续支持我们,推荐下载东方日报APP】
Google Play:https://odn.my/android
HUAWEI AppGallery:https://odn.my/app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