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陪著你!”说来简单的一句话,却并非人人都能做到。同理,亦非每个人身边都会有愿意陪伴他的人。今年28岁的许满君是第一浸信教会的社区部负责人,也是“7979儿童陪读班”的主责老师。她坦言,自己能做的其实不多,但她愿意陪伴。她认为,陪伴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让人可以继续往前走!
“陪读”,顾名思义便是陪伴读书,这正是“7979儿童陪读班”当初成立的宗旨──陪伴弱势孩子们读书,提供舒服及安全的环境,让他们放学后无需独自在外游荡、无所事事或四处惹事。这群孩子,有的单亲,有的来自隔代教养或贫穷家庭。许满君表示,孩子的父母由于需要长时间工作赚钱以维持家计,往往疏于管教子女,导致孩子在课业上比较落后,甚至不做功课。“当他们不愿意做功课时,他们在学校就会被标签为‘坏学生’,不受大家欢迎。”
许满君指,在学校受到排挤将导致孩子抗拒上学,甚至逃学、与损友到处游荡做坏事。她分享自身少时的经历──家境并不富裕,母亲一个女人要独力抚养三个女儿,因此没有太多时间管教三姐妹。“我在中学时期常与一班损友为伍。当时的我除了每天逃学到处逛,还会与友人一起到广场比偷东西,看谁偷到的物品价值更高。”回想过去不堪的生活方式,许满君说:“那时候根本没有想法,每天顾著玩,朋友做什么,就跟著做。”现在她每每看到陪读班的孩子,便会想起过去的自己,“他们不是坏,只是因为没人教,所以没有分寸。”她希望以过来人的身份,引导孩子们走上正途。
更注重品格教育
许满君谓陪读班和一般补习班最大的差别在于:这里(陪读班)不追求学术分,更注重品格教育。她不讳言陪读班里的孩子逾半都有学习缓慢或学习障碍,所以导师不会强迫孩子的学习表现进步,以免加剧他们的生活压力。“我们注重的是孩子们的品格,因为课业成绩不能勉强,品格却可以塑造。”她认为,一个人的品格比成绩单上的成绩来得重要,不会读书不代表没有前途,只要有好的品格,自然能在社会上生存。
“我们没有办法选择起跑点,但是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却是我们可以选择的。”看见孩子们进步,是许满君当社工最大的成就。她笑说,孩子从起初不愿意做功课,到愿意把课本摊出来让陪读老师看,并自动自发做功课,都会让她感到特别欣慰。让许满君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名“过动儿”学生。
这名孩子曾在陪读班学习,起初常会在课室里捣蛋、不做功课,而且会乱吐口水;经过长时间的陪伴与教导后,孩子的情况有了明显的改善。可惜就在孩子开始有进步的时候,校方却因为他没办法追上成绩,要求他退学转到其它学校就读。
许满君对此感到惋惜与无奈,“孩子好不容易才适应,被同学接纳,却在这个时候被迫转校。到新学校又要重新来过,所以现在他又开始抗拒做功课,甚至不再喜欢上学了。因为孩子不明白为什么他需要到新的学校去,为什么不能在原本的学校上课,这让我觉得很可惜。”
欣慰于孩子们的努力
“满君老师,学校老师说下个星期我要上台拿奖,你可以来看我拿奖吗?”一名陪读班的孩子如此向许满君邀道。许满君表示,该名孩子初到陪读班时,身边的人都不看好他会有所进步,甚至有人说是浪费资源,不如把他的位置让给别人。“但几个月过去,孩子用自己的努力换来一个肯定──‘成绩进步奖’。”许满君欣慰地说,虽然获奖的是孩子,但与此同时也鼓舞了陪读班所有志工老师们,让他们明白,自己的努力灌溉并非徒然。
除了上述的成功例子,许满君亦提及一名原住民学生的故事。她说,该名学生因不谙华语,加上成绩很差,所以没有自信,亦不爱说话。对于孩子的课业成绩,她表示:“坦白说,他真的不是一个能掌握数学的人,但是他很努力在学习。”该名学生后来在考试中考获二十多分,虽然未及格,但许满君谓已经相当不错,“只要他一天不放弃,我相信他的数学总有一天一定能够及格。”
这群被社会遗忘的孩子借由陪读班重拾了自己的价值,“他们没有放弃自己,努力前进,或许缓慢,却有尝试在努力进步。”在她而言,每一个生命都有其价值,都值得被尊重,“或许他们在学业(成绩)上并不卓越,但不代表他们就是没有用、没有前途的人。他们只是需要更多的鼓励、关怀及接纳。”
亦师亦友相处和睦
大学毕业的那年,许满君感到前途茫茫,不知道该从事什么。每次想到这辈子都将从事朝九晚五的工作,她就开始觉得彷徨:“难道我的一生就要这样度过?”
身为基督徒的她,当时在祷告时流露出这份迷惘:“若这一辈子只有一次,该如何活出上帝要我活出的样子?”后来,她决定毕业后的两年先在教会服事,“或许是上帝听到我的祷告,当时第一浸信教会正计划筹办一个社区部门,我便欣然接受了这份工作。”
许满君笑言,没想到当初与上帝的两年之约,至今仍未走到尽头。不知不觉间,今年已是她在教会服务的第五个年头。询及是否这一辈子都要当社工,她表示:“未来是怎样我不敢说,因为人生有太多变数。但我可以说的是,截至目前,仍没有离开的计划,因为我舍不得他们!”
访谈中不难感受到许满君的乐观与开朗,相信她常能把欢乐带给身边的人。
“我和他们(弱势群体)就像是朋友一样。”她说,由于自己离开家乡新山到吉隆坡生活,所以学生家长都会对她特别照顾,“他们常常请我到他们家吃晚餐;知道我爱喝汤,所以偶尔也会煲汤给我。因为我一个人住,所以家里没有电视,每当有节目想要看的时候,我都会毫不客气地跑去学生的家看节目。”
陪伴,也是一种接纳
除了陪读班,许满君亦负责由教会筹办的“吗哪食物银行”,每个月发放一次“吗哪包”给社区里的弱势家庭,以助减轻他们的生活负担。“每次发放食物给独居老人的时候,我会借机和他们聊天。”她随即笑指其实说不上是聊天,因为基本上都是老人家在滔滔不绝,“我一般都没有插口的馀地,只能一直附和回应。”但她甘之如饴,“我不会觉得闷,因为我很喜欢听他们说故事。”许满君认为,生活在这座大城市里,大家都为了生活而忙碌,时间根本不够用,正因如此,陪伴显得更加重要。
她还记得,陪读班所接的第一个个案家长是一名准备离婚的妇女,“第一次见面,她对我说:你这么年轻,连婚都没有结,你懂什么?你能做什么?”许满君说,当时自己没有经验,只能听她诉苦,尝试用同理心了解她的心情。“后来案主告诉我,谢谢你那时候坚持每个星期来我家做客、陪伴我,不然我真的不知道怎么面对,怎么走过那段艰辛的路。”当时她才发现──陪伴其实很简单,就是聆听、同理、接纳。
许满君谓,无论大人或小孩,其实都希望有人陪伴身边,“小孩希望有人陪他们玩,老人则希望有人陪他们说话。”她继道:“人生漫漫长路,我们都需要陪伴。在快乐的时候有人可以分享喜悦,在艰难的时刻有人愿意陪你一起走过。”她认为,这些弱势的群体,需要的也许就是简单的陪伴,因为对他们而言,陪伴就是一种对他们的接纳。
【请继续支持我们,推荐下载东方日报APP】
Google Play:https://odn.my/android
HUAWEI AppGallery:https://odn.my/app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