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国际学校开放招收本地学生后,就读人数不断增加,加上英语教学的优势,引起华教人士的担忧。虽然这些年独中生人数也在增加,但增长率比起国际学校慢许多,有人担心独中再不加油,很快就要被国际学校取代。

其实,个人觉得也不需要过于担忧,毕竟独中有的优势是国际学校所没有的,例如除了三语教学外,学费低廉、对学生纪律有所要求、课堂以外的活动多元、中华文化色彩浓厚等。

话虽如此,独中也必要自强,在办学方针方面应更多元化,要能与国际教育的趋势及科技的发展接轨,教师的教学模式不能只停留在十几二十年前的模式,或被校内外考试制度束缚而无法创新。

有经济能力的家长把孩子送进国际学校除了其小班制,另一个原因是老师的教学较活泼及生活化。反观一般独中,给社会人士的印象是功课多、考试多、上课时间长等。

以笔者在独中服务三十年观察,独中是时候改变了,因为现在小孩生长的环境及时代,以及他们对未来的需求跟他们父母的年代有很大差距。先进的科技已替他们取代了以前很多无法做到的事,而独中课程改革的脚步缓慢,难与时俱进。

另一方面,学校里死板的作业与死背硬记的纸笔考试已不是学生求知识的催化剂。这从校本考试分数及全国统考的成绩可以显示,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因为功课多、考试多而变得更努力或更优秀,反而造就了不少“高分低能”及“资优低分”的学生。

为什么小孩要进学校受教育?是为了考试、为了文凭、为了将来的大富大贵;还是为了学会做事、学会生存?跟宇宙相比,人生只不过短短数十年,如何让我们的小孩从不懂事到懂得做事,在求学阶段能快乐学习,这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不能只教导他们懂得考试的技巧,只知道成功的滋味。

在这个分工极细的年代,我们要的人才是多元的,无论职业高低,每一行业都需要有人去做,否则这社会将会失去平衡,人的生活没有品味可言。

各独中办学的自主权较大,统考文凭已被800所以上的国内外大学承认,我们不应该再让独中生为了应付多种公共考试,把时间花在不同源流的课程中,而失去了培育他们的品格,让他们失去了成人成才的机会。

读书多不表示他懂得思考,学位高不等于他是人才,能主动做事、对人诚恳、懂得尊重他人、有效的时间管理、做事以终为始等,才是学校教育需要做的。与其担忧国际学校人数超越独中,不如多花一点心思在独中课程改革上,让独中生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黄燕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