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莲是马来西亚的果王,现在已经名闻遐迩,甚至占据了中国的市场。

榴莲源自马来文durian,如果按照马来语的发音,它的叫法应该是“杜梿”,不是榴莲。原来“榴梿”是英语的叫法。英语把durian 念成diurian,即“丢莲”。d和l在方言属于同一个发音部位的舌尖音,所以方言就转读为liulian,不是liurian,因为方音没有r的辅音。结果汉字就成了“榴莲”。

有一部大型工具书《中华探名典》,该书220页指出榴莲得名与其谐音有关。相传郑和率船队下西洋,由于离家日久,许多船员归心似箭。一天,船员在岸上发现一堆奇果,大家吃后赞不绝口。船员问起郑和此果名字,郑和随口说“流连”,意即食此美味后令人流连忘返,后人就因此把这种果子叫“榴莲”。显然这段话是杜撰的,严重误导海外的读者。

《现代汉语词典》(简称《现汉》)是世界一部权威的汉语词典,低至小学生,上至大专学者,对于汉语词语之释义,无不奉之为圭臬。初版的《现汉》(1977)收录了“榴莲”,释义是“原产南洋群岛,我国广东海南岛也有”。第2版的《现汉》还收录了“榴莲”,释义同初版。可第3版的《现汉》(1996)“榴莲”开始“失踪”了。

当时的中小学华语老师都质疑《现汉》里“榴莲”的写法,因为马新两国是写成“榴梿”的,“梿”是木字旁的。大家都以为榴莲是木本植物,不是草本植物,所以“梿”必须从木。我却不以为然,我认为苹果和芒果也是木本植物,却是草字头,俩字的写法和植物的属类无关,因为它们都只是译音。

第5版的《现汉》(2005)再次收录了“榴莲”,不过也同时收录了我国常用的“榴梿”。该版的“榴莲”是主条目,即只有“榴莲”才有释义,而“榴梿”则不是主条目,只是解释“同榴莲”。到了第6版的《现汉》(2012),“榴梿”正式有了“名分”,《现汉》把它当成主条目,释义附上“也作‘榴莲’”,你查“榴莲”,它的解释是“同榴梿”。最新版的《现汉》(第7版,2016)保留“榴梿”为主条目。

“语范”是马来西亚华语规范理事会的简称,它和“榴梿”究竟有何干系呢?有。2004年5月30日语范在吉隆坡马华大厦举办了“华语言文字规范讲座”,《现汉》主要修订人陆尊梧教授也受邀为主讲人。现场有人提问“榴梿”的写法,我们这里是写成木字旁的“梿”,希望中国能按名从主人的原则,“榴梿”要保留“梿”字。

陆教授随即答应回去后,会与词典编委会研究。我是讲座的主持人,至今记忆犹新。果然2005年6月出版的《现汉》恢复收录“榴莲”,而且增加“榴梿”一词。

“榴梿”终于获得正名了。可见,《现汉》收录了“榴梿”,还是和语范举办的那场讲座有关。

杨欣儒

华语规范理事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