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斥著民族精神与灵魂的…”不用我多说,相信大家也知道这句话的问题出在哪里。

翻译难免会出错。因疏于校对而出现错别字,这种错误不难理解,但照著原文直译以致出现用词不当、丢失句子成分、语序颠倒等问题,那就实在是“罪无可恕”了。

韩中翻译的过程通常有以下几种可能:一、韩国人翻译,中国人审稿;二、韩国人翻译,无人审稿;三、中国人翻译,另找其他中国人审稿;四、中国人翻译,无人审稿。这四者当中,译文水平较高的应该是第三种情况,而第二种情况则最有可能出现大量“韩式中文”。表面看起来好像是这样的,实则不然。

中文译文的好坏,取决于译者和审稿人的文笔,以及他们对韩、汉两种语言异同的掌握。韩国人当中不是没有中文写得很好的,但这种人确实不多;中国人也不一定就是“韩式中文”的绝缘体。以前在中文系念硕士班,衹要上的是语法研究课,班上就会非常热闹:来自中国各地的同学往往对一个句子是否“合法”各持己见,僵持不下。有时候看到中国同学认为一些明显受韩语影响的句子“非常自然”,我都会忍不住以开玩笑的口吻说:“你们都被韩语‘污染’了!”不是韩语系科班出身,不去区分两种语言的用法,若再加上与韩国人结婚、家中衹说韩语,那这种汉族被韩语“同化”时,说不定会比一些朝鲜族还要严重。

两种文化衹要有所接触就一定会相互影响;一个人同时使用两种语言,也难免会出现互相“干扰”的现象。可是,若要当一名专业的翻译人员,那就必须把这种干扰减至最少。来韩留学还不到3个月时,我曾不小心用华语把护照说成“旅券”,那时便已察觉事态严重。这十多年来我一直努力保持母语语感,为的就是时时提醒自己不要被“污染”,以免在翻译时写出“韩式中文”而不自知。

萧悦宁

成均馆大学韩国文化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