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刚刚都还在呼吸、说话的人, 下一个瞬间便消失了。身体被燃烧成灰, 埋葬在坟墓下, 归于尘土,她说:“希望大家可以看到这个过程。”甚至连8岁的玄兔都说:“外婆去世了,好难过。”妈妈教会我们何谓人生,我想这就是妈妈的目的。在那之后,不知为何,我发觉孩子们的容貌改变了,这真是一份无可取代的大礼。”

——内田也哉子《走在,没人想去得地方》

社交媒体最近都被黑色洗版了,突如其来的噩耗一波接一波,2020好难哦!回避不了, 人们开始谈论死亡, 它变成了2020新常态的人生功课。

然后,树木希林再一次出现了。树木希林已经离世两年了,却如同那著名的诗句:“有的人死了,他还活著。”树木希林的生平和她的访谈如同珍宝般,陆续出版。

《走在, 没人想去的地方》是她临终前最后一场访问。2018年3月,医生告诉她最多只能活到年尾的时候,她接受媒体人石飞德树的访问,努力叙述自己的一生。

她没有一个常态的人生,她的人生和人生观让石飞德树非常震撼。建议她把访问内容写成书,但她不愿。他们在餐厅道别, 她去剪头发, 也是他们最后一面。她去世以后,他翻阅树木以人之将死畅所欲言的访问记录,只发表了一小部分,他觉得很浪费也很罪过,老太太脱俗价值观给他的激动还未散去,独享太难受,宁可拿著书到她墓前道歉说:女士我还是把它编辑成书了!

他说服了树木希林的女儿内田也哉子促成这件事, 她也接受采访,阐述母女关系, 而这段访问恰恰是这本书最感人的章节。甚至觉得, 它才是内容的亮点。“妈妈的离世是一份无可取代的礼物。”死亡,是礼物哦?对于很多在死别的幽暗世界里无法抽身的人,好像看到一点光。

日本人开始敬佩树木希林,在她患癌以后。14 年来与癌症和谈又翻脸,不断循环著,到最后全身已经没有什么地方是完好的,身体战斗到无法再不当一回事,她终于也跟死亡和谈妥协了。从不浪费的她用身体和生命当最后一份礼物,送给家人。

“妈妈经常说:‘想让家人看看自己死去时的模样。’之所以会有这种想法,是因为所谓的日常,是珍贵瞬间的不断累积,她想用自己的生命让我们知道,人会在自然的循环中出生、死去。若能了解这是无可取代的每一天,不断累积出的人生,在生活中, 不管面对再小的事,都会心怀感谢。不管面对谁,也都可以怀著慈悲之心与之相处。果然,经历了身边人的死去,就能够不需任何理由地接受这些道理。”

内田也哉子是亲朋眼中一个很好的孩子, 但她不是一个“正常”的母亲,父母的婚姻太奇特,长期分居,一年只见父亲一两次,但又以家庭关系存在著。偶尔父亲会跑来大闹一下, 母亲从来不在物质上满足她。钥匙小孩家里只吃糙米,被同学取笑她吃的是咖啡色便当,但母亲坚持做饭。不曾有新衣服,校服也是旧的,文具都是黑白灰的无印良品。念国际学校,是因为父母是名人在普通学校不方便,如果妈妈出国拍戏,会帮她和学校请假带她一起去,不管学校放不放人,因为母亲觉得开拓视野比起上课重要!中学就让她出国留学,但去哪个国家,上什么学校要她自己选择, 母亲只负责出钱。后来她选了瑞士,中学毕业,父母亲分开坐飞机去观礼,罕见地一起去旅行,也就这么一次绝响。途中,父亲带来的戏剧张力不少, 让母女两人再也不想一家人旅行。

她当然也有过很不赞同母亲价值观的阶段,但自己很快地也做了母亲。她15岁遇见男演员本木雅弘,中学毕业他提出结婚,甚至愿意入赘,母亲答应她们,没有强制她念大学。她生3个孩子,遇到教育问题问母亲,母亲都只有淡淡的建议。孩子害怕慈祥欠奉的外婆,一贯让身边人自在地活,母亲也不太在意。三代人一直楼上楼下的一起“分开住”,就这样她们最后来到2 01 8 年尾, 这辈子的母女缘分告终。

最后一夜的回忆最让人动容,坚持出院回家迎接死亡的妈妈,指挥安排所有的准备工作,床铺放客厅,方便大家道别,还跟她说了谢谢,最后真
的在家人围绕中离世。那个调皮的孙子还跟她说:“啊,谢谢您总是喂我吃好吃的水果。”在大家都笑了的时候,她呼吸停止。“妈妈自己做了这个决定,并且完美打理一切,毫不慌乱地结束所有的事。她说: ‘这就是所谓的准备行囊。’”

那个世界, 应该都是没人想去的地方,但还是要走一趟,读过这本书,无法不去想,每个人需不需要准备这个应急小行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