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意图

文学,常给人高深莫测,不是人人都能消受的感觉。提到儿童文学,人们就更好奇了,大人们都不一定搞得懂的文学,儿童岂有能力理解?因而有人质疑让儿童文学入驻小学语文课程,是趋向只适合少数人的“精英教育”,忽略了更大部分家庭条件不足,家里没有阅读文化的儿童。

尽管教育普及,每个儿童都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利,但由于家庭社经地位的影响,在教育上实在很难达到完全的平等。有的家庭能以书和故事喂养小孩,有的家庭要提供三餐温饱已经很不容易。如何面对差异,提供最适切的教育?

中古时代,西欧曾出现“不同阶层的人应接受不同教育”的主张,并据此设立了“双轨”制度,让贵族孩子接受绅士教育、文学教育、古典教育、大学教育,而贫民孩子则接受和读写、劳动、职业训练相关的有限教育,看似各取所需,实则存在歧视。一直到了“人人都应当接受教育,不同阶层的人应接受同一教育”的思潮出现,才打破阶级的限制,为现代的普及教育打下基础。

法国教育家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更进一步,提出了“不同的人应接受不同教育”的主张,强调应该把成人看做成人,把孩子看做孩子,而教育理当顺应儿童本性,尊重儿童自然成长的规律,反对把孩子看作缩小的成人,让教育成人化。从关注“阶层”转移到重视“个体”,不仅是看到“人”,还看到“儿童”,看到儿童与成人的差异,这是教育思想上的革命性变革,对后来以儿童为主体的现代教育,还有儿童文学发展都垫下了重要基础。

认识、接受并尊重儿童与成人的差异,是儿童文学根本的出发点。就像认识到儿童所需要的成长养分不同,消化系统、吸收功能也和成人有异,才会有为儿童特别配制的奶粉一样。读什么,和吃什么一样重要,儿童文学是根据儿童的需求、口味,还有“消化”能力而烹调的精神食粮,具有故事性、趣味性、游戏性。不论是内容、情感,还是表达手法,都更切合儿童的心性,符合儿童的生命体验和发展需求,因而更容易被儿童接受,是儿童教育的重要资源,重要起点。

大家千万别被“文学”二字吓到,儿童文学并不是“精英”文学,也不是资优生才能享有。它面向全体儿童,是属于所有儿童的共同资产,冀望家庭条件不足的孩子,也能透过老师,还有身边其他大人的帮助,走入儿童文学的王国,亲近儿童文学。

陈诗蓉

3个孩子的妈妈,师范学院讲师,阅读推广人。著有《旅欧母子》,《教育可以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