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全国学校关闭提早结束学年,令学子经历了难忘的一年。

以前,每当听到长辈说:“因为战争,学校关闭,我过后再也没有机会回去学校上课”,“因为逃避战争,我失去了继续升学的机会,自此改变了人生的轨迹……”时,总庆幸自己生在太平盛世,远离烽火。谁料一场突如其来的病毒,让全球陷入“无形战争”般的恐慌。

去年底开始爆发,至今仍找不到解药的新冠病毒,在全球夺走了百万余人的性命,对国家的经济、文化带来重创,造成史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中断,受影响的学生高达10亿人。我国的学校在今年3月中全面关闭,6月好不容易陆续复课,大家战战兢兢,还未及恢复元气,又因第三波疫情来势汹汹,11月初再次被迫停课,直到年尾。

“有限”中发挥“无限”

借助科技的力量,今天的学子虽然必像生逢战乱的祖辈般,完全中断学业,甚至就此辍学。但面对被疫情改变的教育生态,大家还是不免忙乱,特别是在3月初,开始切换线上教学模式时。而今再度停课,情况虽然有所改善,但与实体的学校生活相比,还是有所不同。再加上家庭环境差异、学习资源不一、硬体设备不足、网络覆盖率等客观条件限制,所面对的考验并不小。10年,20年后,回顾这一段疫情中的学习历程,所谓的“冠状世代(Generation Corona)”是不是会说:

“因为疫情,那一年我们没有得考UPSR,没有毕业旅行,没有毕业典礼……”

“因为疫情,PT3被迫取消,影响了我升中四后的科系选择……”

“因为疫情,SPM展期,影响了我后来的升学途径……”

“因为疫情,我们都没办法到大学报到,体验大学新鲜人的生活……”

届时,以上每个陈述句尾端的省略号,将因人而异,填上不同的内容。同样处境下的不同心态,不同回应方式,将带来不一样的结果。

疫情的发生,我们无法控制,疫情何时结束,无从得知。唯一能做的是调整心态,选择回应的方式。不能老想著恢复原状,坐等疫情过去,而把眼前所做的,当作不过是应付一时之需的权宜之计,更不能抱有“等待疫情结束,才来进行补救”的心态。教育无法重来,成长无法等待,疫情下的冲击难免,但希望大家都能把握各自的条件与资源,开创出教育的新常态,把伤害降至最低。

除了线上教学,线上辅导,看到有些学校,开始把校内原本常年在办的一些才艺比赛搬到线上,有的不忘给学生举办别开生面的毕业仪式,还有一些老师正努力带领学生进行线上班级读书会,有团体尝试进行线上阅读营……喜见大家都尽力在“有限”中发挥“无限”,为教育探索、开拓更多可能。希望来日回顾这一段疫情下的教育历程,诉说的不止是失意、失落、缺憾,也有学习、收获与成长。

陈诗蓉

3个孩子的妈妈,师范学院讲师,阅读推广人。著有《旅欧母子》,《教育可以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