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5年6月15日民联瓦解,到2018年5月9日希盟入主布城之前——尽管纳吉政权因丑闻爆发陷入危机,在野党阵营状况却更为低迷,一度看不到未来。2016年6月希盟在大港与江沙双补选中落败,士气低糜的2017年,甚至无从回应猪毛漆刷、麦当劳快餐店禁带非清真认证蛋糕、清真手推车、清真洗衣店等看似琐碎却又棘手的争议。

希盟固然可说,即便对上述课题没有明确立场,可他们最终还是在509大选中取得胜利。惟后来的政治演变也让我们见识到,希盟即使掌权,在族群宗教议题上面对右翼势力铺天盖地的排他言论时,依然束手无策。实际上,宗教议题在马来西亚比想像中复杂,既有不同教派学派的分歧,又有不同利益党团的较劲,暗流汹涌,漩涡处处。

回顾“阿拉”字眼争议

最近,泛希盟阵营为突破首相人选争议僵局,提名沙巴民兴党主席沙菲益出任首相。一些支持者扬言此选项让东马领袖扮演更重要角色,抗衡西马“保守旧势力”,从而改写政治版图。

诚然,没人否定任何一方在死局中开拓出路的努力,但若为附议此选项而无限夸大其效应,恐怕会给支持者不切实际的期待与幻想,并为将来事与愿违后的失落埋下伏笔。

举个发生在2009年底爆发的“阿拉”字眼争议,当时巫统发动舆论攻势,希望借此课题分裂在野党阵营——民联。由于害怕有心人使用“阿拉”字眼混淆穆斯林,本地穆斯林社会民意趋向“禁止非穆斯林使用‘阿拉’字眼”。双方的冲突会否一触即发,关键就在民联成员党——伊斯兰党领袖的立场与态度。

当时安华邀请本地伊斯兰学者、宗教司、穆斯林党团领袖到其私宅做客,并办了严肃的讨论会,从学术、宗教、历史、政治等不同角度切入,探讨此议题。安华还引述其好友兼世界知名伊斯兰学者尤索卡拉达维(Yusuf al-Qaradawi)的观点,以支撑非穆斯林能够使用“阿拉”字眼的立场。有了权威宗教学者论述的装备,伊党领袖同意采纳相对温和的立场,在不滥用前提下允许非穆斯林使用“阿拉”字眼,化解了当时被刻意制造的冲突。

沙菲益立场与对策

此议题断断续续延烧多年,伊党领袖之后的立场又是后话了。安华是否完全化解了本地穆斯林社会的防备之心?当然没有,惟在那个风风火火的时刻,他运用手头上的人脉与资源,缓和了原本紧绷的气氛。如今上网搜寻还是不难找到网军声称“安华今日上台,明日就允许基督徒使用‘阿拉’字眼”的恶搞贴文,旨在制造安华出卖穆斯林利益的印象,或也间接成了“安华在马来人社会受欢迎程度不高”的原因之一。

为了对照, 我在网上搜寻了沙菲益在“阿拉”字眼争议上的发言。《Free Malaysia Today》一则2017年11月19日的报道引述沙菲益:“如果需要的话,我们应该允许此字眼在沙巴与砂拉越被使用,不计宗教或族群。只有在半岛,此字眼不能为其他信徒或其他信仰追随者使用。”

沙菲益之后还加了一句:“我们不憎恨来自半岛的人,但我们不喜欢他们的政策。”

若沙菲益放眼角逐相位,或许他应该认真地告诉我们,他能如何改变自己不喜欢的政策,在推行改革的过程中,如何提出一套具备高度的论述,集结宗教司、活跃分子、意见领袖等力量,拆解排山倒海的保守舆论攻势。可以预见的是,追求多元开放、进步自由的政治主张,必跋涉深浅莫测、急缓难料的暗流漩涡。伊斯兰知识渊博的安华且摔个人仰马翻,我们又岂敢轻易相信,只要沙菲益扬起东马的旗帜,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林宏祥

大同工作室执行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