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无儿戏,我国外交部长希山慕丁官访中国,4月1日在福建南平一个重要外交场合,突然前一句“我们都是一家人”,后一句称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你永远是我的大哥”,结果引发争论。
外交部前部长阿尼法认为,此举不仅显示希山慕丁外交失礼,更让王毅陷入尴尬与困难窘境。他强调“外交是国家第一道防线”,并劝请希山慕丁在用字遣词应更加谨慎和明智。目前我国与中国还存在的南海争端,外交博弈在所难免。
国防部前副部长刘镇东则指马来西亚是独立主权国家,没有谁是大哥,外交不是这样搞的。公正党主席安华也感到惊讶,他指希山慕丁称中国是“大哥”不符外交世界和国际关系中应使用的语言和风格,像是暗示马来西亚是海外大国的傀儡。
中国可能没有想到马来西亚政治对“大哥”一词如此敏感。希山慕丁为了灭火,急忙发文表示王毅比他年长及资历较深,所以称对方是“大哥”,强调这是尊重并非软弱。他又称“大哥”称谓并不是指两国的关系,马中关系是建立于“平等互信”的基础上。换言之,即是强调“大哥”称谓是“私人”无关“公事”,显然这是希山慕丁选错地方表“哥俩”的争议所在。
情境导入“误区”
其实希山慕丁此行中国主要期待全面推进马中关系、深化后疫情时期合作,以及就地区和国际形势深入沟通,但“大哥”一语却意外成为话题,几乎模糊此次官访焦点。
用“大哥”尊称对方本身没有错,错在情境导入“误区”。就外交礼仪公开场合而言,显然并不恰当。如果是在私下场合就一点问题也没有,如非官方宴会。从语境观察,确实有一些状况需要被“解读”。希山慕丁说道“你永远是我的大哥”时态度不严肃,好像要“显露”自己刚学会的华语,当时其不经意的小动作看出端倪。
其次,他本来要等王毅的反应,但王毅却只是一脸严肃回应“我们是兄弟”,几乎与希山慕丁欢欣鼓舞的“笑脸”形成明显落差。王毅显然是错愕,使得处理画面的媒体有些尴尬,结果不少电视台播出时的画面多把王毅的反应立马切换。
我国与中国的是对等关系,其实谁也不必抬高对方,矮化自己。中国也未必喜欢希山慕丁公开称王毅为“大哥”。如果希山慕丁以“王毅大哥”称呼对方应该没有问题,但强调“你是我永远的大哥”却是存在问题,两者“词义的隐意”显然不同。
不利中国形象
今天,在外交上如果称中国为“大哥”,反而不利中国形象。近来中国跟西方国家,特别是与美国关系紧绷。此外国际舆论对中国所谓“战狼外交”出现不同解读,何以中国外交言论近年来走向对抗的风格?
美中两国关系渐行渐远,几近对抗。彼此在国际场合不再暗中过招,而是明枪实弹较劲,导致美中关系被认为跌至40年来最低点。无疑的,香港国安法、新疆棉花、台湾问题、关税议题等近来一直困扰中国,也扩大西方国家与中国的矛盾。
3月18日,美国和中国在美国阿拉斯加安克雷奇举行拜登政府上台以来的首次高层对话,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中国不吃这一套”的讲话是少有的犀利词锋,外界普遍认为这将中国“战狼外交”推上更强态势,展现的是中国的霸气,这种战狼式外交,会给中国国际形象造成折损还是提高,国内外都出现亲美与亲中者不同的解读。
有学者认为“战狼外交”带来的效果对中国的战略空间和中国的未来发展实际上是不利的。汉学家高敬文(Jean-Pierre Cabestan)指北京设计的公关宣传活动是一场“公众舆论战争”,想通过这场舆论战,强加自己的观点,克敌制胜。也有学者认为“战狼外交”就是对于日益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的投射。“战狼”外交是否代表著中国外交已经彻底转向好战和鹰派风格,有待观察。
针对外界对中国“战狼外交”的批评,去年12月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回应说:“现在有一些人明明对中国一无所知,却煞有介事地对中国进行无中生有的指责。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为了维护中国自身正当合法权益,为了维护中国主权安全和发展,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与尊严,为了维护国际公平与正义,就做‘战狼’又何妨?”
事实上,希山慕丁学讲华语,由于对中国词汇的理解不透彻。大哥的用词可以是褒义,也可以是贬意。他盛赞王毅的出发点没有恶意,但在中国战狼外交的国际关系中,是否会被解读为中国战狼外交的“强势”使得东南亚国家不得不向中国“俯首称臣”?这反而给中国造成不必要的困扰。
华语语境中经常会出现一语双关,当然什么情境说什么话,这就要看个人语文造诣与智慧了。我相信如果希山慕丁只是使用英语来表达,可能不会引发如此大的风波,刻意用华语表达,此语意涵盖中华文化、历史、地理、人文、情愫等的复杂因素夹杂在其中,“大哥”已经不是“大哥”表面词义这么简单,希山慕丁在“以中文为主流语言”的中国,尤其是外交场合要“展露”华语,如果无法充分理解华语特殊的语境与情境,我不得不劝他还是小心为妙。
【请继续支持我们,推荐下载东方日报APP】
Google Play:https://odn.my/android
HUAWEI AppGallery:https://odn.my/app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