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你不是基督或天主教徒,也应该听过这个圣经故事。 

有个女人在通奸时被抓到,当时犹太人准备根据犹太教的教义,把她带到众人面前,以石头掷死定罪。可是当愤怒的群众准备执刑时,耶稣却只在女人旁边弯著腰,用指头在沙堆上比划。 

有人不解耶稣的行为而追问,耶稣这才站起来缓缓说出:你们当中谁没有犯过罪,谁就先拿石头打她。听了这句话后,大家面面相觑,最后所有人逐渐惭愧散去。 

“人谁无过”,相信很多人都以为,上述要传递的是这个核心价值。 

其实故事还未结束。 

在人群离去后,女人当下不知所措,耶稣走向前对她问道,还有没有人定她的罪。女人摇头。 

耶稣望著她,温柔说著:“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从此不要再犯罪了。” 

我虽非教徒,但这个故事常盘旋在脑海中,提醒著几个重要的待人处事价值。 

除了对待他人犯错时,必须懂得换位思考,懂得谅解与包容外,还有两个重要的教训——愤怒时别随意下判断,及获得原谅后,要如何及时弥补过错。 

最近社会舆论热议的“杨宝贝连锁事件”,正好适合拿来拆解对应讨论。 

首先,该不该原谅杨宝贝(与共犯)的各种犯罪行为,在情理上,我倾向于宽容。就算不论她道出成长过程的各种挫败,才衍生欺诈与偷窃等失序行为,人在陷入困顿低潮时,难免会产生许多当下看似聪明,回头看才发现是极其愚蠢荒谬的事,加上她背负盛名的压力,有著普通人难以理解的思考回路,纵然我不了解当中逻辑,却依然选择谅解。 

不过,体谅并不代表不需要她承担后果。对于她犯下的错,我依旧认为需要透过法制管道去处理,毕竟这已非涉及朋友圈的小纠纷,向陌生人集体圈钱欺诈的犯罪,并非是当事人愿意赔钱或透过网路公审就能随意私了的事。 

另一个令公众哗然的则是她透过这次事件,反而趁机获得许多广告商机。很多人质疑这是否合乎道义,对我而言,这并不是关注焦点。 

就像娱乐圈,有些明星歌手犯罪后,都重新获得圈内一些机会试图翻身,有者决意洗心革面,最终成功地重展正直人生。我想网红圈复制这个“雪中送炭”模式,并没什么问题。 

前提在于改过自新的品质。 

无论是接获新的业配或演出机会,若都是杨宝贝与商家之间的双赢协议,各取所需,过程没有涉及欺骗,旁人就不能说什么。不过,我在乎的是若杨宝贝真心悔改,感恩接获这些救济,就应该忍辱负重,体现出更美好的人性特质。 

最简单的,就是一次过交代事情来龙去脉后,不再点起任何口舌之争。此刻踏实付出,透过合理合法的手段挣钱。 

就算有不实谣言,请智慧地相信,时间可证明一切,犯不著现在都要一一回怼。 

相信我,站在气头上的各方纷争,就算理直气壮,最终也只会越撕越难堪。 

此刻,杨宝贝需要的不是一个财务规划师,而是一个懂得危机处理的专业公关。 

我私心建议,若杨宝贝想要重新振作,挽救形象,此刻不是要厘清网红间的虚实,而是透过重获的工作机会,把部分收入捐赠当作公益。 

“这不就是在作秀吗?”你可能会嘲讽质疑。 

某程度来说,这的确是有作秀成分。不过,哪个网红不作秀?所有一举一动,他们都非常自觉会引起社会讨论。与其不断浪费资源在纷扰骂战,那我情愿把作秀内容转移到公益活动上,无论对个人形象或社会效益来说,才最实际。 

加上,透过这次事件,大家才惊觉原来网红累积财富的速度,是如此惊人。而若犯错的人能透过各界救济快速重新崛起,资源来得太容易,实际上也会伴随另一个顾虑——这种“光速翻身”是否真的能让当事者痛定思痛?他们真的有吸收到教训吗? 

我没有答案。 

还是回归到“鸡生蛋生鸡”的老问题。网红生态并非都是乌烟瘴气,要营养健康或恶搞胡闹的,其实都来自你我在社交媒体的潜意识点阅。 

对于杨宝贝事件,除了人谁无过外,“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是我更在乎的。犯错后的虚心诚恳,实际上才是这场网战后最好的人格考核期。尤其眼前疫情又加重,整个社会看起来压力沉沉,若所有参与口水之战的网红都真心反省,各自拿出因公众点击率赚到的钱回馈社会的话,我想这才是这次事件“亡杨补牢”的最佳示范。 
 

郭朝河

超斜杠青年,乐观豁达,臣服天命,悠游穿梭在时评、影评、乐评、旅游等的世界,用卑微的心经历人生。著有《在生活,藏一座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