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人们对道教的认识一般定格在画符捉鬼的道士或是丧礼打斋的喃呒佬,但马来西亚道教协会创会会长严家建却出乎意料地是马来亚大学中文系的教授,拥有博士学位。创会3年来,他致力打破迷思,推广道教正统的教义与思想。
瑞典国籍的荷兰人施舟人(Kristofer Schipper)是名“洋道士”,也是著名的汉学家,被誉为欧洲以至全世界从事道教研究的第一线人物,80岁的他现今在中国福州大学担任特聘教授。严家建指,早有施舟人在前,自己的双重身份其实不足为奇。惟,马来西亚多元种族及宗教信仰的氛围,让他的身份更添一分话题性。
说起道士,一般能想到的形象不是有点年纪,就是江湖味道浓厚,偏偏严家建把两种刻板印象都打破。他坚持不透露年龄,只说一句“道不言寿”。修道之士,忌讳别人询问他们的年龄,这也是我在访谈之后才知悉的,道门有三不问,一不问寿、二不问俗事、三不问家常籍贯。之所以不问寿,是因为道教的思想基础是悦生恶死,追求长生成仙。但,从外表上看,严家建年纪并不大。
江湖味,他更加没有。硬是要说,就是书卷味里带有一份英气。严家建目前任职于马来亚大学,是中文系教授,拥有伦敦大学哲学博士的头衔,博士论文写的正是华人宗教。来自槟城,中学念钟灵国民型中学,严家建的中文造诣老早就打下根基,但涉猎宗教却是相当偶然。“中三那年看连续剧《八仙过海》,看到出自《道德经》第38章的‘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觉得这话怎么那么有道理啊,而且也感觉很亲切,因为自己心里也是那么想的。”
专研道教书籍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说的是真正有道德的人,并不认为善是什么了不起的事,不是为了炫耀,更不是为了获得别人的赞赏;反之所谓“下德”,在老子看来,是不上品的道德,“不失德”是已经被人看出来的德行,也就是著了相,因此反而不道德了。虽然只是中三,但严家建从小就受古典文学的熏陶,所以理解起来并不难。
“那之后,我就对《道德经》产生了兴趣,星期六课外活动后必须独自搭巴士回家,我都会趁著在总站转车时到附近的书店遛达。那时书店很多,像是世界书局、远东书局,我常常去找关于《道德经》和道教的书籍。”十几岁的少年,也没告诉别人自己迷上了和其他同龄孩子不一样的东西。
他还记得,第一次听见所谓“道教”,是小学四年级时,小学老师在课堂上询问学生们的宗教,并告知华人除了笃信佛教,也有的是道教徒。他笑说:“当然,老师那时说的是有民间色彩的道教。”小六时,大家都开始念经典,《三国演义》、《水浒传》都行,但严家建就是没办法念完《红楼梦》,反而对《封神榜》这类神神怪怪的故事深深著迷。
致力改革宗教 无碍教学专业
要说真正踏入道门,是2000年到新加坡国立大学念文学硕士时,认识了一名正一派的海南师父,跟著他学道3年,后来更到道教发祥地,也是正一派的祖庭——中国江西龙虎山的嗣汉天师府受箓为道士。“我们就像一个班级,不必付费的,全凭兴趣参与,一个星期两次,跟著师父学唱经和做科仪(道场法事)。”
天师府规定必须拜师3年方可受箓为道士,而道士分为5阶,严家建目前在第二阶,“通常在第一阶段停留6至7年,才可以进一阶,从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又要大约3至5年。我们可以提出进阶的申请,必须告知这几年做了些什么,有些什么贡献,再由那里的道长决定是否符合升阶的资格。”
所谓科仪,即是依科演教,有一定的程式和准则,但每个人进行的方式不同。道士并不是魔术师,每个人的手法不同,但无需攀比,更不用选出最杰出的那一位。严家建指:“大家追求内在的进步,但不去区分和比较彼此之间的强弱,因为那样就陷入执著了。”不诚无物,至诚有感,即便是照本宣科,也会因虔诚的程度而有不同的表现。道教里的运神(集中精神思考)和存思观想都是很内在的东西。
对道行有所追求,一年里也会有好几次“客串”做科仪,但道士并不会成为严家建讨生活的身份,“道教协会有心改革,不想让道教停留在仅仅做法事的阶段,如果我自己也困在里头,在推动上就会更难。”再者大学教授的身份或许在某种程度上形成助力,而他本身也始终热爱育人工作。
话说回来,两种身份是否有所冲突,他说:“学术是学术,宗教是宗教,前者仰赖的是学术环境,后者则是很个人的东西,我能很明确地说,我不会在课堂里传教。”难道不曾有人质疑?“没什么好质疑的,来听我的课,就会知道。”身边也不乏有人调侃他的道士身份,笑请他帮忙看风水,又或是要他画几道符,“通常都会一笑置之,有机会再解释。”著有一本《道教的上帝观》的他笑说:“不然我就多写几本书好了。”
回到宇宙根本 无欲也无求
2012年创立道教协会,严家建指协会有三要:“宗旨明确、立场坚定、形象鲜明”,自己博士道长的身份之所以具话题性,其实还得归咎于道士的普遍形象较低下。他说:“道士不该衣衫不整,宗教仪式时举止要端庄,我们若不自强,要如何要求别人看重自己?”
严家建不愿意在受访时穿上道袍,他指道袍要在宗教场合才能披上。“确实地区分两个身份,虽然学生们也知道我是道士,但我平常上课时比较幽默,一穿起道袍,担起道士的身份时,就会变得很肃穆,会进入忘我的状态。”
和其他宗教一样,道教也是制度化的宗教,有可依据的经典、正规的仪式、完善的体制和神职人员机制,相比之下,却不似其他宗教为人所了解。严家建笑说:“这就是道教协会成立的目的!大马的道教总会以团体为会员,我们则是招收个人为会员,推广道教,让更多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为道教做点事。”
他指不传教是道教的硬伤,自古以来,道士从不主动传教,有意修行成仙者才主动拜师,导致千百年来没有发展出相应的传教机制。“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属于积极传教的宗教,佛教最近也开始跟上,以台湾来说,佛教的宣教就非常成功,但道教始终跟不上。”
形式转变,本质不变
他续称:“从前的道教不传教,不代表禁止传教。中国的道教协会也已开始宣教,站在宗教的立场,是让更多人‘受度’。形式转变,但本质不变。”严家建希望借道教协会打破人们的迷思,也厘清道教其实非民间拜的“像”。“华人对道教先入为主的观念,是一大阻力。”电视电影和民间的信仰在某种程度上误导了大众。所谓的求道和得道,其实是回到宇宙的最根本,精神上不执著,无欲也无求。修道者都追求与道合一,道门术语称与道合真,道教很虚无,所以显化为至上神,也称三清道主,上清、玉清和太清。
宗教信仰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是吃素养生和清静,严家建对道教单纯出自一片热爱,既不是人生遭逢巨变,也非刻意寻找心灵的寄托。“更像是一种召唤。一听教义就被吸引了。”跳脱宗教,人在遇上自己喜欢的事物时,总会迫不及待与人分享,更不愿别人对它有任何误解,严家建正是抱著这种心情,想要打破迷思,试图打开千百年来交错难解的结。
【请继续支持我们,推荐下载东方日报APP】
Google Play:https://odn.my/android
HUAWEI AppGallery:https://odn.my/app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