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和数学,常给人一种只需理性和绝对理性的学科。可以这么说,学物理和数学而没有看见其中感性的成份,比如没有感受过其美,没有因其中一些概念而赞叹过,就不算完成了物理和数学的教育。

反过来,音乐绘画等等艺术,则常让人以为是一种只谈感性和绝对感性的领域。对一首曲子或画作,有的人说,去感受就对了,多想会破坏你的享受。这么做可能真有助于触动你的心,但未必能构成鉴赏。鉴赏,就必须对作品的内容和背景有所认识、分析,并非和思考无关。

感觉和思考,须你侬我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感觉的时候要记得思考,思考的时候不要忽略感觉的部分。

每个学科的学习, 必须学得有感觉,必须能思考地学。到得毕业时,能注意自己的感觉,懂得通过思考处理自己的感觉,那算是教育成功了。而一生中,我们不只要注意自己的感觉,还得有勇气去面对内心深处往往只有自己才能观见到的感觉,不然,难以认识真正的自己、难以坚持以自己的真面目活一生。

以下二例是感觉和思考没综合地用的普遍现象:

一、学校里, 学生对好成绩有渴望,对知识缺乏激情。学生考得好成绩时会兴奋得跳起来,但在班上面对学问时却显得冷漠。二、社会上,成人凡事感觉良好。凡读过的文章都感觉好,凡听过的讲座都鼓掌,凡国外的讲演者都一流,凡看过的表演都赞棒。

不管愿不愿意,事实是人都是有感觉的。只要你肯静下观照自己的每个言谈举止,就不难发现背后都有感觉这层底色。你之所以常迟睡,可能是深夜能给你宁静的感觉;你之所以频旅行,或许是旅行能让你品尝到离开亲朋戚友时“放下”的感觉;

更重要的是, 感觉会左右你的反应。你感觉不开心,对人就会板著脸。有的人一旦感觉压力就不太想说话。你努力读书,或许只不过是因为担心无法留在精英班。而有的人从小内心感觉不安全,凡事必疑虑一番,一生无法跳脱。

学会与自己长久相处

只有经过思考的介入和处理,感觉才能被看清楚,我们才能做出经过调节的适当反应。我国正处在有条件行管令期间,许多人因高确诊数据和种种相关讯息制造出的氛围而感觉恐惧、担心。恐惧和担忧令人退缩,与人互动时怀以消极心态。唯有用思考处理这些感觉,才能不受感觉支配,知道该如何根据自己的情况、遵从卫生部的建议做好防疫措施地过日子。

对不好的感觉,许多人有不同的处理法,比如找朋友倾述、看戏、唱卡拉OK、睡觉、逛街、吃喝等等。各种方法一定都有多少的效果,只是效果未必长久。以思考让不好的感觉平复,是通过认知问题和认识自己做到,一次次获取的效果会累积,促成个人成长。

要用思考处理感觉,就需要能在内心和自己相处,经常观照、分析,形成习惯。不开心闹别扭却说不出原因的不只是小孩,成人也会。就如鉴赏一首好歌不会妨碍你享受那首歌一样,习惯观照和分析自己的感觉的人也不妨碍或扭曲自己的感觉,反倒因具备这样的能力而能管理好自己的反应。

不要忽略掉因长久用思考处理感觉而带出的一个良好效应,就是培养起我们和“内心感觉不舒服”的自己长时间相处的能耐。很多人生问题,都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解决,而这些问题经常需要靠自己去独自面对、解决,虽然不乏外界的可求助资源。纠缠人心的问题不会善罢甘休,我们必须习惯与之打持久战,以最终找到不扭曲自己、和谐的应对之道。习惯思考的人,会发展出这样的能耐。  

杜新宝

物理学博士。现任职于马来西亚诺丁汉大学。
2015年起推广“思维教育”,已为教师、家长办50多场工作坊、讲座,《思考、挣扎、蜕变》、《小学标准课程(KSSR)中的思维技能》、《给父母的建议》等书作。